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北京冬天寒冷又幹燥的空氣裡,瀰漫著新鮮果蔬的香味。

中國北方長久以來一直面臨著鮮蔬的短缺問題。在冬季,除了一些耐寒性的蔬菜,譬如蘿蔔、白菜和大蔥等還能得以存活,其餘貨架上經常空空如也。每到11月初,冬儲大白菜成為了北京乃至全北方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在經濟困難時期,大白菜是人們整個冬季唯一可吃的蔬菜,一戶人家往往需要儲存數百斤白菜以應付整個冬天。即便是在生活水平已不斷提高的今天,北京居民依然保留著這個習慣。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在北京的冬季市場上,新鮮果蔬的品種越來越豐富,無論是本地種植環境的改善,還是全國各地的資源輸送,北京居民對於可以購買到當季或者過季的食材都已成為家常便飯,這得益於農業部的“菜籃子工程”。豐富多彩的“菜籃子”,把農民千家萬戶的菜園子推向了市場,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帶出了一個大產業。在市場的調節下,蔬菜生產的投資主體、經營形式也由單一轉向了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生產者、經營者、企業集團甚至外資參與到“菜籃子”產銷中,使“菜籃子”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

農村經濟合作社由此應運而生。由經營者、企業或發起人提供專業栽培技術給當地農民,而農民以家庭土地承包經營的形式,承接果蔬的播種、養護和收割。待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後,再投放到市場銷售。此種方式不僅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入。界面影像近日來到北京密雲卸甲村的農村合作社進行了實地採訪。工作人員告訴界面影像,合作社自去年開辦以來,承包村民每戶負責2至3個暖棚,每年可保證收入少則3萬到4萬,多則7、8萬。最重要的一點是,村民們可專心投入到農作物的生產當中,無需擔心農地的產出因市場需求的浮動而被滯銷。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種植基地的大棚背後,可遠望卸甲山山景。傳說中,楊家女將穆桂英曾將盔甲脫下掛在村旁山間的柏樹上,村子也因之得名。(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位於卸甲村的合作社。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小王是村裡為數不多願意留下來的年輕人之一,也是合作社社長的兒子。現在他主要負責合作社的對外接待。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大棚內景。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黃瓜種植大棚。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本著對大棚用地充分利用的原則,棚內只留出一條很窄的小道供人行走。專門用來種植的大棚不允許空間作其他任何用途使用。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無土栽培需要一整套設備支撐完成,此處的設備由國外引進。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肥料和水通過管道自動灌溉到每棵農作物。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自動調節的通風口會幫助保持大棚保持恆溫。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大棚內保持監測溫度。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經過無土栽培也未施農藥的黃瓜,呈現並不筆直的形狀。種植大棚與採摘用的觀賞大棚嚴格區分開,是為了防止前來採摘的人群對農作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村中的一處育苗場。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育苗場內的幼苗。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冬日,陽光照射下的大棚可達到30攝氏度的溫度。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這裡使用的肥料是牛糞和雞糞的混合物。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一戶農家在自家承包的暖棚裡勞作。(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農民以家庭土地承包經營的形式,承接果蔬的播種、養護和收割。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參與合作社的當地村民。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一戶農家在院子裡曬乾大白菜。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所有從農戶處收購的蔬菜都要經過檢測。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檢測採取類似對照實驗的方式進行。(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基地的機器只能監測出大致的農藥殘留,具體的農藥種類需要去專門的機構送檢才能得出結論。理論上,農藥殘留超過50%的將被淘汰。(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冷庫中,合格的蔬菜被分裝在不同的塑料袋內等待最後的包裝和裝箱。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蔬菜清單。(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最後,這些蔬菜會被分別包裝並裝箱,直接運送到預訂蔬菜的顧客家裡。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裝上運輸車的新鮮蔬菜。(攝影:朱正)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形式大致可分為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以零售企業為核心和以農產品物流中心為核心的四大類型。一些大型的供應鏈企業集團更是囊括了多項功能,包含蔬菜科研、種植、深加工、冷鏈物流和農產品批發電子商務等。農戶按照企業的科研方法培育出來的農產品,從源頭上保障了其品質、口感和安全性,使供應鏈可以標準化和統一化地收購產物和投放市場。瑞興隆集團公司的供應鏈副總李小利介紹說,以前供應鏈企業更多的作用是提供交易平臺(批發市場)、負責物流運輸,現在延伸到各個環節。此種變化不僅可以集合四大供應鏈形式的優點,如避免農戶生產的盲目性、實現產品的價值增值等,且解決了某單一供應鏈所可能帶來的缺點,如抗風險能力差、信息化程度低等。李小利說,當初會做農村合作社,是因為覺得雖然自己可以吃到放心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但也想讓身邊的親朋好友的食材有所保障。“我們現在其實在其它產業已足夠盈利,但就想做這麼一件事。”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菜籃子工程外景。現在,這裡多作為交易平臺出現。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農戶將蔬菜與水果運到此地,再與零售商交易。(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批發市場大門。(攝影:朱正)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瑞興隆集團公司的李小利從事供應鏈行業6餘年。

如果說北京的城市規劃整治暫時對於供應鏈的影響並不大,在零售領域,果蔬市場的業態卻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菜市場在北京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後所帶來的不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此外,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和提高,人們對新鮮食材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從追求食材的新鮮和價格的低廉,轉變為對食品的來源、成分和安全性的關注。日益增長的收入水平以及眼界的開闊也使得普通居民逐漸接受以相對較高的價格購買更好的產品品質。

基於這些大背景,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店、社區菜店等新型菜市場開始紛紛冒頭。在這些新型農貿市場的規劃佈局中,“體現地方特色”以及“展現市場個性”成為兩大吸引客源的重要賣點,既能讓消費者感受在傳統菜市場買菜時的懷舊之感,又一改傳統市場的千篇一律,各自有其特色的部分,在滿足消費者的物質消費之餘,也能夠滿足他們的精神消費。界面影像走訪了一家著力打造社區體驗的新型菜市場——“微風市集”,其目標客戶群定位於年輕消費者,市集既擁有蔬菜、水果、肉類、五穀雜糧等日常可見的農產品,同時引進了牛排、進口果蔬等可滿足年輕人喜好的外來產品。而“微風”另一個特色是,他們開闢了一塊私有天地,其中配備了廚房、廚具、餐具和桌椅,鼓勵消費者在空餘時間約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自己下廚,在這個網絡信息遍佈的時代中增加彼此面對面的交流的機會,並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享受難得的閒暇時光。微風市集的合夥人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發現其實年輕人對菜市場很感興趣,但沒有一個特別合適的環境讓年輕人去消費。去超市的時間成本比較高,且沒有像傳統菜市場這樣的煙火氣,因此超市適合一週去或者一個月去一次大采購。我們想打造一個日常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樓下的菜市場項目,一個每天都可以去、頻率很高的消費環境。”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微風市集位於草廠三條和西興隆街交叉路口東北角,靠近前門東大街。這裡是剛剛被開發出來的一個新地段,其目標是打造成“高端版”的南鑼鼓巷。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市集的裝修風格力求符合年輕群體的審美需求。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對於肉製品,市集也有自己專門的渠道。有些肉品的價格比附近的大型超市還低,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周圍居民。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小嶽大概是市集中最年輕的成員了。他99年生人,之前在上海某生鮮店做店長。市集的目標客戶也正是這樣的年輕群體。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從微風市集二層的窗戶望出去,可見北京胡同群景。

超市、電商、農貿市場?北京新型菜市場的崛起

微風市集二層的空間被設計成一個活動空間,並設立了獨立廚房,有時會舉行試吃活動。未來,這裡將舉辦更多與“吃”相關的體驗活動,也會開放給年輕人一起探索更多玩法。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時代,新型農貿市場也緊跟步伐,在線下零售的基礎上,紛紛開設線上銷售。相較於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依附於大平臺且已經非常成熟的零售電商,新型菜市場的線上銷售還尚在起步階段。如何推廣和運營,仍是需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微風市集合夥人說,他們目前線上商鋪還未正式上線,早期推廣還是會採取B2B的模式,因為B2B模式更便於管理,而B2C模式要求更多的資本投入。資金的分配也是這個新興產業需要慎重對待的課題。

生鮮超市的迅猛發展,正在加快城市傳統菜市場消失的步伐。但新型農貿市場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傳統市場的經營模式,也借鑑了超市嚴格的質量把控,引入正統的管理模式,讓市場的環境、人員、商品和服務各方面日益規範化。但無論是超市,還是農貿市場,其業態變化、產品構成、經營模式的變革,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人們更加舒適、便捷、美好的生活。超市和農貿市場各有優勢,且互為補充。在未來,新型農貿市場和超市的大融合或將成為趨勢。

*本文除特殊說明外圖片由蔡星卓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