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身正、行正,《孟子》10大名句解讀,品味儒家智慧!

心正、身正、行正,《孟子》10大名句解讀,品味儒家智慧!

孟子》是對孟子言論的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strong>

孟子名句】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解讀:我想要生命,但是也想要道義,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放棄生命,保存道義。道義比生命還重要。只要行為符合道義,即使喪失生命也是值得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認為有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 故,二者皆可拋!”在

孟子看來則是若為道義故,兩者皆可拋。

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解讀:完全相信《尚書》上面的話,還不如不讀這本書。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當辯證地去看問題。

心正、身正、行正,《孟子》10大名句解讀,品味儒家智慧!

3、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解讀:不在富貴中迷失心靈,不在貧困中動搖意志,不在強大面前卑躬屈膝,這樣的人才能稱作大丈夫。孟子雖然贊成儒家的仁愛思想,但是從來不被儒家的行為規範所束縛,他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獨立的人,身心自由 ,堅持自己的原則。

4、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解讀:自身彎曲不正的人,也不能讓別人變得正直。我們在要求他人要忠誠、正直的時候,也要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品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說服別人?

5、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解讀:讀書人在不得志的時候不要喪失道義,在得志的時候不要背棄道義。任何時候,道義都是為人的根本,是不能背棄的。如果得意或者失意的時候背棄了道義,這樣的人是不足信的。

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解讀:不如別人還不知道羞恥,這樣的人怎能趕上別人?羞恥心是一個進步的動力,如果不知羞恥,這個人也就真的危險了。

7、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解讀:賢德之人,先自己弄清楚了問題,然後才能讓別人聽明白問題。如果自己都沒有弄懂,就不能指望別人可以聽懂了。

心正、身正、行正,《孟子》10大名句解讀,品味儒家智慧!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讀:有道德的君主會得到別人的支持,沒有道德的君主得不到別人的支持。不僅是君主如此,做人做事,同樣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解讀:在充滿憂患的環境中,人更有生存的能力;在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沉淪 滅亡。我們現在生活在安樂當中,如果沒有自覺,就很容易墮落頹廢,這是不應該的。

10、掘井九軔(音認)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解讀:一口井就算是挖了九軔,沒有得到泉水,也還是一口廢井。我們應不達目標不罷休,才不會前功盡棄。

心正、身正、行正,《孟子》10大名句解讀,品味儒家智慧!

孟子故事】

威武不屈的孟子

孟子剛到齊國的時候,齊王以有病在身為藉口,沒有親自去向他詢問政事,只是派下人召見他,孟子也就推說自己有病,不能朝見。第二天,他卻出門為朋友弔喪,故意讓齊王知道自己其實什麼病也沒有。齊王知道後派人去探視孟子孟子的朋友急忙出面周旋,並讓孟子不要回家了,直接去面見齊王,但是孟子堅持非禮之召不往,仍舊堅持不去,他可算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慎用政治武器

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見面。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說:“沒什麼不同。”

孟子又問:“用刀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裡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黃肌瘦,野外躺著快要餓死的人。這不是用政治殺人嗎?大王想想,野獸相食,我們看著都不忍心,看到黎民百姓像被野獸吃了一樣,我們於心何忍?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陪葬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