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激情与忧郁的老柴“命运”|乐评


交织激情与忧郁的老柴“命运”|乐评


小林研一郎

文 | 麦琼


12月12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日本火焰指挥大师小林研一郎,率领读卖交响乐团首次开启台湾巡演,与女钢琴家小山实稚惠一道登上台北舞台,献演拉赫玛尼诺夫和柴科夫斯基的经典名作。

音乐会以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拉开序幕。甫一开始,笔者着实被重重的长音和弦,和闯进来的主题惊着了,这么沉稳厚实的弦乐很难得听到。看来小林研一郎非等闲之辈,他似乎想将乐队的声音灌满整个音乐大厅。这种演绎确实很“贝多芬”,艾格蒙特的英雄形象扑面而来。接下来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协奏曲中最具票房魅力的古典音乐。坦白说,小山实稚惠的整体表现没有满足笔者的期许,当然,也没有很失望。也许她过于秀气,缺乏力量,开始乐章钢琴显得弱势,差点被乐队遮蔽。第二乐章偶尔听到钢琴露出峥嵘,直至第三乐章小山实稚惠才逐渐适应下来,达到与乐队同步,取得较好的平衡。在再现部第二主题与乐队的对话部分,钢琴有了亮眼的上佳表现,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不过,还是被乐队弦乐那优美的歌唱性夺去了光彩——拉赫玛尼诺夫为弦乐写的旋律实在是太漂亮。

当晚的重头戏移到下半场,在柴科夫斯基的“命运”《第五交响曲》中,指挥家展示了火焰般的激情风格。小林研一郎将这个作品演绎得极为绚烂,力度、速度极具浪漫、夸张的戏剧性,甚至有忽略老柴的抒情性之嫌。虽然在几个转折点上显得比较生硬、卡顿,笔者仍然觉得小林研一郎带来了全新的“命运”体验。著名的第二乐章结尾部分,指挥家的处理让人有“断片”、留白的错愕感,紧接着,他将命运的主题升华,呈现出燃烧般的激情,效果奇妙。第三乐章的舞曲是迷人的,也是老柴最动人的乐章之一,但是笔者听来,总觉得本来很震撼的低音有些拖沓,音乐处理也比较琐碎,削弱了流畅性。对比之下,这样的处理未免显得不值得,失掉了柴科夫斯基那种清丽脱俗而又梦幻般的舞曲魅力。最后的乐章,命运主题在明朗的大调响起,年近八旬的小林研一郎用指挥棒挑起更大的激情,他那花白的长发,就是火焰在燃烧。最后阶段竟然面向观众席,仿佛要将激情燃烧到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

读卖交响乐团的表现虽然没有达到笔者期许的高度,但是在亚洲当属一流,英雄式的厚实音响相当扩张,音色的丰富性和平衡感都很接近西方的审美和理念。由于长时间与指挥家磨合,乐手们的合作能力强,都做到了指挥对作品精准而别致的要求,圆号、大提琴、低音提琴很出色。然而,当晚最大的明星无疑是指挥家小林研一郎。他消瘦干练且精神抖擞,指挥中肢体动作幅度大,激动起来竟会扎马步、下蹲。他总是小跑着出场,退场则是再三鞠躬后退,曲毕喜欢跟乐手逐一握手致意,将日本人的礼节用在指挥艺术上。看到他灵动的身影,不由得令人想到另一位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此外,小林研一郎还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指挥家,为了感谢台湾人民曾经在前些年大地震中对日本的支持,他在今冬第一波冷空气到来的时刻,特地安排演奏了抒情性很强的两首返场曲:爱尔兰民谣《Danny Boy》和台湾民谣《望春风》。后者在配器中融入了日本的音调,猝不及防的台北乐迷被击中,无不即时眼泛泪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