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考研政治毛中特考點分析(一)

經過了長時間的複習備考,相信所有立志考研的同學們都已經熟悉了緊張的複習生活。考研政治毛中特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基礎學習是制勝的關鍵。理想途王老師今天分析了毛中特考點,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一)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毛澤東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對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進一步從理論上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並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賦予中國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思想文化之中。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回答 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關係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首要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制度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根本層面的制度、基本層面的制度、具體層面的制度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互銜接、相互聯繫構成的一整套制度體系,不同層面的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四、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歪路。就是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