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客家人開的菜館,其中一樣特別出名的菜餚——客家釀豆腐,想必大部人去過的人對它都不會陌生,它的特點是湯汁鮮美、口感滑潤鮮嫩,它算是眾多客家菜中最受食客歡迎的一樣美味。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也深刻影響著漢族人的飲食習慣,千百年的融合再融合,有些美食已經再分清楚誰又是“誰”,客家人的釀豆腐就是如此,但是如今做法已經和原先的早已差別非常大,早年裡頭肯定調汁拌餡時,可定不會放上十三香和番茄醬這兩樣東西的。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福建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小編身邊就有好幾位來自客家的同事,常常去外頭吃飯的時候,就會專門挑選些客家菜館去消費,自然吃到釀豆腐的機會就比較多一些,還有些鹽酒雞、菜包粄、芋圓子、菜絲包、釀苦瓜、釀辣椒等等。

所謂的美味佳餚,就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但凡小時候經常吃,而且特別愛吃的東西,都得算上去,有些東西就是從吃到大,怎麼都吃不膩,客家釀豆腐因其做法簡單,湯濃味美口感滑潤,客家人從小吃到大,年三十絕對不能沒有它啊。

食材配料:豆腐、蔥、食用油、番茄醬、豬肉餡(或者肉末)、鹽、雞精、十三香、醬油、澱粉、生薑、蠔油、胡椒粉。

製作過程: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首先,準備4-6塊的老豆腐,先它的從中間劈開,把它們改刀切成大厚塊,全部切好後,再把它們整齊的擺放在案板上,就是挖槽前的準備工作,狀態如上圖所示。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然後,再用小刀從中間挖出個長方形的槽子,儘量把它們“修”的整齊些,狀態如上圖所示,取出來的豆腐不會被浪費掉,它們還可以用它來做豆腐湯。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然後,在碗中倒入適量新鮮的豬肉餡,再拌入些的蔥薑末,它們不僅可以去除肉腥味,而且還會增加香味,再加入少許的鹽、雞精、(十三香)調味。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再倒入少許的東古醬油提鮮,再加入適量的幹澱粉,它既可以使肉餡變得稍微粘稠些,又可以鎖住食材是水分,然後,再用筷子將它們攪拌均勻即可。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然後,再把碼好入味的肉餡填入豆腐的凹槽中,儘量把表面塗抹的均勻些,待它們全部裝填完畢後,將它們放置一旁,待會兒將它放入油鍋中煎熟。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平底鍋燒熱後,再倒入少許的底油(炙鍋),再把裝填好肉餡的豆腐塊,逐塊擺入鍋中,開小火慢煎,直到把它們煎至六面金黃為止,中途至少再翻1-2次面,切記翻動的時候動作要輕緩些,千萬不要把豆腐皮搓破,否則肯定會影響賣相的。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再來調料汁,碗中倒入1勺的番茄醬,再放1勺蠔油,它可以起到提鮮的作用,再來1勺一品鮮醬油,再放入少許的鹽、胡椒粉、雞精調味,再加入2勺的開水,將它們攪拌均勻備用,這就是客家人希望的味道。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待鍋中的豆腐散發出香味後,再將調好的料汁倒入鍋中,再蓋上鍋蓋燜10分鐘,就是簡單入味的過程,燜的方法最簡單、最直接。

客家釀豆腐,年三十必上的一道樣統美味,客家人從小吃到大!

出鍋前1分鐘,再轉大火收幹湯汁,裝盤上桌後再撒入適量的蔥花點綴裝飾下,鹹香適口好吃的客家釀豆腐就大功告成啦制,它是客家人年夜飯上必上傳統菜餚之一。

溫馨提醒:

但凡煎和炒的食物,均得采用熱鍋冷油的烹飪方式,這樣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出現粘鍋現象,尤其是煎魚時特別的實用,四川的廚師稱它為“炙鍋”。

某些客家人做製作釀豆腐時,事先把肉餡炒熟後再用,這樣吃起來會更香些,但是有些人覺得這樣餡料煎的時候容易散掉,這些網友的建議大家可以適當聽一聽,小編沒有親身實踐過,不敢輕易下結論。

另外,豆腐可以放入熱水中焯水後再用,這樣不僅可以去除豆腥味,而且挖槽的時候不易破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