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在人们印象中,冬季一直是旅游业的淡季。

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比起其他季节,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各地乡村旅游都遇上了“淡季”,很多农家乐、民俗体验园等乡村旅游景点也似乎都进入了“冬眠模式”,从之前门庭若市的场景变成门可罗雀的萧条现状。

那么,景区该如何开发冬季旅游,破解淡季难题?

抓住游客的需求,打出一手好牌

事实上,人们的休闲需求从未因为季节而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想度过一个有乐趣、有意思的冬季。

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例如:贵州省2018年元旦期间共接待游客797.17万人次,冬季温泉旅游走俏,实现旅游收入49.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2.3%,迎来大量游客。

所以,景区如何抓住需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想要抓住游客需求,景区需要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更好地分析游客冬季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并以此作为本地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指导。

只有充分了解、分析游客冬季出游的心理和期盼,才能开发出满足、适应不同游客不同需要的针对性产品,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知己知彼,还得改变观念创新产品

对于景区来说:冰雪和低温资源更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冬日休闲活动。

例如:滑冰场地、小型滑雪训练场地,开展冰雕游览、冰钓活动。

而在寒冷的冬季,游客喜欢待在温暖的房间里,所以针对冬季气候特点,室内要保证温暖,特别是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更要重视冬季取暖。

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在温暖的室内开展娱乐、戏水、泡温泉、手工 DIY、文化体验,将会极大丰富冬季旅游的活动内容。

其次,还可以通过民俗活动来带旺当地的人气,用多姿多彩的不同民族生产、生活、服饰、娱乐等要素的展示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例如:音乐会、美食会、歌舞演艺、泡汤水疗、篝火晚会、冰雪灯会。

景区应积极开发多元旅游产品,策划引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娱乐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不断丰富淡季文化内涵、增强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性。

要差异化、个性化、高品质

很多景区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配套也不完善。

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没有考虑到中国新一代游客对差异化、个性化及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有着强烈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尤其对于年轻及中产游客来说,他们渴望更丰富、深入的旅游体验,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精致的享受。

冬季旅游不再“冷”:破解景区淡季的制胜法宝!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极大减弱游客冬季出游的意愿。

因此景区不仅要完善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探索个性化需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让游客感受到“物有所值”,乃至“物超所值”,极致的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至上的服务宗旨将成为冬季"淡季"终极制胜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