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佟韦,原名佟遇鹏,笔名冬韦,冬人、冬青等。1929年9月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满族。1949年7月起,长期在中国文联和文化部工作,为第四、第五、第六次全国文代会代表。1980年,负责中国书协的创建工作,担任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代表大会秘书长,后主持中国书协日常工作。先后任中国书协党的领导小组组长、秘书长、中国书协党组副书记、中国书协副主席等。现任中国书协顾问和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名誉会长,并担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研究会顾问等职。出版有诗集《迎春集》《神奇的工匠》等,散文集《歌泣集》等。并编有《当代文艺名家书信手迹选》《中国章草名帖精华》等。中国书协曾授予他“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李世俊:佟老您好,据我所知,您从小就学习书法,一直到现在。是什么原因使您对书法产生的兴趣呢?

佟韦: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主要是受家乡的文化氛围影响。昌图那时候很多人写字,而且写得很好,并且春节写对联也是民俗。每逢过年的时候我便会挨家挨户地“串门”,去看每家门上贴的对联。我少年时期学习隶书便是因为看了一副隶书春联后,对隶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世俊:那之后您的学书经历是怎样的呢?

佟韦:青年时期,对毛主席等人的行草一见钟情,加上由于案头工作的需要,便转学行草,并长期用于公文函电的起草工作。

中年时期,正逢中国书协成立,我因工作关系,从此步入书法队伍之中。此时不同过去,展出、发表乃经常之事,比之同道,大感差距甚远,出现一段前所未有的压力,产生迅速提高自己水平的强烈愿望。检视过去,肯定了一些优点,否定了一些缺点。经过反复思考,下决心学习章草。

学习章草主要是感到符合我的实际。章草的燕尾与草法,使我感到异常熟悉和热爱。于是我把反复学习几十年的隶书、行草书的基础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写章草开始就很有信心。从书法史了解到,章草始创于西汉,发展兴盛于东汉西晋,但随着新体的出现,章草遂被取代。尽管历代都有大家出现,但是人数不多。到了元、明时期,章草一度复兴。直到近、现、当代章草又得以振兴。可见章草这一划时代创新的书体,流行不到四百年,竟长期得不到弘扬光大,实在可惜。但章草的艺术光芒并未因此而泯灭,所以我将其作为取法对象。

当时由于在中国书协工作,作品发表的机会较多,我创作的作品也随之多了一些。新面貌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许多朋友的鼓励,这让我感到定位于章草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李世俊:众所周知,您是组建中国书协和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的参与者和发起人之一,可以说您身上浓缩着这段辉煌的历史。您能谈一下它的经过吗?

佟韦: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明史上起着重大作用。

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后成立的各文艺协会中,书法艺术作为美术的一部分纳入了美术家协会之中。但美术中的门类很多,书法不可能在其中占有应有的地位,这就很难使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于是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和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上,都有人呼吁成立书法团体。

直到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时,张伯驹等同志联名写信要求成立书法家自己的团体。与此同时,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恢复成立书法组织或成立筹备小组,可以说成立书法团体已经势在必行。时任中央宣传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在1980 年连续两次召集会议,听取文联同志汇报书法界情况。可以说创建书协的工作是在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周扬同志和时任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同志的领导下进行的。

当时,周扬同志派我看望正在住院的舒同同志,邀请他牵头筹备中国书协的工作。后来周扬与贺敬之同志特地召集舒同、陆石、陈叔亮和我一起,研究中国书协建立事宜,并做出了指示。

筹备工作期间,陆石同志负责文联日常工作的领导,我则负责办公室的人、财、物的抓总工作,我们二人所处的工作岗位非常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时文联有好多同志都投入到了具体工作中,并担负了书协筹备会的办事机构任务。这些,在中国文联的历史上都是珍贵的一页。

1981年5月5日至9日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当时一派节日气象。陈叔亮同志大会期间写了一张条幅“心底开花,笔底神来,书坛好友,有家可归”。启功先生在闭幕式上说:“大家有个家了!”在场的代表们在欢喜的同时也深感任重而道远。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书法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李世俊:佟老,您的大半生都在为书法事业而奋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您也是爱家乡的,多年来您一直记挂着家乡,凡家乡父老乡亲找到您,您都会热情相助。2007 年您更是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名人书画精品以及您自己的艺术佳作无偿捐献给家乡人民。这些真的让人感动。

佟韦:一个人就像一只风筝,总是有一根线在牵着,这根线就是家乡。我所做的这些微不足道,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事,将这些捐给家乡是想为家乡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书法艺术的源泉是人民,也应回到人民中去,我们书法艺术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奉献出来。当然这些作品捐赠给家乡,回归到人民中去也是其价值的体现。


锲斋对话丨难得老来诗骨健 一笔章草亦陶然——李世俊访佟韦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