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在宋朝建立之前,中國基本上處於一個紛亂的年代,這一個時代層出不窮的就是起義的軍隊,基本上能夠把人聯絡到一起,就可以拉出一支軍隊,就可以在混亂的年代,打下一片天地。所以在那個時候,手上有些功夫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相反的那些沒有力氣的書生,則是到處被人看不起。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正是因為那個時候,到處都是軍隊,到處都在打仗,有戰爭就有輸贏,戰爭越頻繁,輸贏就越頻繁,所以也就衍生出來了一個現象,那就是輸了的人為了活下去,不會再執著於為一個人效忠。

宋朝前有一個叫馮道的人,這個人雖然很有智謀,也非常的有學識,可是偏偏運氣不是很好,他先後追隨了有十個皇帝,可是這些皇帝都沒有例外的倒臺了,但他憑藉著出色的能力,在十個皇帝在位期間,都可以保住自己的宰相之位。但是也正是因為他沒有選擇對一個皇帝盡忠,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鄙視,大家都唾棄他是一個只知道升官發財,沒有什麼操守的人。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可是要知道,在那麼個動盪的年代,想要守住自己的節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誰都想要一直只追隨一個人,可是這就需要這個人有極大的能力和魅力,馮道雖然服侍了很多位君主,可是不能說他是一個壞人,他一直踏實的在做著宰相的工作,也不失為是一個本分務實的人。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正是經歷過這樣的動盪,經歷過這樣的人心凋敝的時代之後,等到宋朝建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思想和良性的引導了,因此宋朝剛建立,急需解決的事情就是讓人們有新的認知,給人們普及一種新的思想,這就需要有很深文化的人站出來,為這個新的朝代,創造一些正面的輿論,以及積極的引導,讓人們相信,只要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宋朝的統治者是能夠帶領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的。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因此那些熟悉儒家文化的士大夫們,地位就越來越高,甚至趙匡胤還在石碑上刻上了一行字,就是不殺士大夫。他希望士大夫們可以在朝堂上想說什麼說什麼,只要是為了國家好的政策和言論,即使是對君主不敬也不會被殺害,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廣開言路,讓每個人都為了國家的穩定貢獻自己的計策和謀略。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可是這個規定到了宋朝後期就突然變了味道,本來是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可是隨著士大夫們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這個規定竟然成為了那些大夫們的保護傘,即使是犯了很嚴重的罪,可是宋朝的皇帝都不敢治罪他們,這使得宋朝又漸漸走向了另外一條沒落的道路。

宋朝有一種人,可以在朝堂上隨意發言,犯了錯連皇上都不敢殺他們

這就是告誡後人凡事不要太過於執拗,要學會變通,當初趙匡胤如果在那條規定後面加上一些但是,那宋朝可能還會再繁榮很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