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

《張遷碑》是流派紛呈的漢碑中方筆審美的極致,與《曹全碑》的圓秀正好相反。但無疑也是漢隸經典中的極品,為學習隸書的最好範本之一。《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東漢靈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原在無鹽(山東東平),明初出土,現存泰安岱廟。碑高314釐米,寬106釐米。碑陽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

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

碑額篆書兩行“漢故谷城長葛陰令張君表頌”12字。張遷為谷城人,後遷蕩陰令,其故吏韋萌等為表彰他的政績而製表刻石。《張遷碑》以格調高古、渾厚雄強著稱於世。細品其碑,頗具“大巧若拙”的風範,歷來習隸者對此碑皆讚賞有加。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

一、用筆。方筆是《張遷碑》的基本筆法,貫穿始終,“在隸書的形成過程中,筆法由圓變方,此碑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行筆調筆直書,筆勢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現極為強烈,使得線條極具抒情性。其線條質感老辣堅實,繳藏豐富,一點一畫都是情感表現的載體。此碑在線條的構成上強調積點成線,使每個點步步為營,都注人了一定的力量。”這要求我們在臨習時要注意方筆刻畫一不可裹鋒不前,要鋪毫運行,斬釘截鐵。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二、結構。嚴密方整、寬博大氣是《張遷碑》結構的顯著特點,屬內鬆外緊型。



具體說來,其一,《張遷碑》的字形以扁平為主,間以長、方為輔,風貌古雅、朴茂自然。般橫向開張,縱向收斂,重心多偏下部,這是抽樸類書風在結構上的個共同特點。其二,《張遷碑》單字內部的空間切制,關係複雜。這是由於各線條組合形式的豐富而引起的,於是呈現出或者平衡、或者不對稱、疏密跨度較大等多姿多彩的空間造型。

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

三、章法。《張遷碑》的章法取縱橫成行的格局,充實茂密、質樸無華。



臨習《張遷碑》要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在筆法上,方筆是《張遷碑》的代表筆法,但不可鋪到底,方頭方腦。起筆後所做的方形動作,要方式多樣,切角有別,大小各異,虛實相間。事實上在《張遷碑》中時常有圓筆出現,特別是些小筆畫、次筆畫,正是因為這些圓筆的輔助,才使其在方厚沉雄之外,流露出虛實相生、率真簡樸的格調。
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其二,線條的曲直變化要相交其間。《張遷碑》用筆簡直爽朗,使線條呈平直樸實、痛快沉著的審美意象,但不可千篇律,在平直線條的基調上要加進些圓轉筆意,從而豐富整體的藝術性,避免粗糙。

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其三,從風格學上看,《張遷碑》主要屬於風格型漢碑。這類漢碑,比如還包括《西狹頌》《郵閣頌”等,皆具備拙樸茂密的美學特質,這是書法藝術中的至高境界一不做作、不甜俗,所以常常引起後人的極大關注。但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度又極大,因為相比於《乙瑛》、《曹全》,甚至《禮器》等,所列三品其操作層面的法度意識更明顯,更符合教育學領域的對教學秩序的相關要求,而面對斑駁模糊的線條、含糊隨意的空間搭構,後學者從何人手?這是一-種矛盾。然而正是這些異趣才更加體現出《張遷碑》深沉的歷史厚度和審美的凝重渾樸。

漢隸經典中的極品《張遷碑》,你要怎麼去創作?我們在臨習時,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實臨”,尊重原帖,儘可能抓住各種點畫的線形特徵和結構模式;第二階段“意臨”,不要拘泥小節,要放懷心情,甚至對某些特別的意趣可以誇張變形,更加突出其或古拙高雅;或平實樸素等審美追求。在這樣的堅持下,你在創作的路上肯定會越來越好,會很快掌握臨摹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