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昨天,上海共有58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獲獎總數的20.7%。這是1999年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上海獲獎數佔全國比例首次超過20%。市科委負責人表示,2014年度以來,本市獲獎佔比已3次刷新紀錄,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初步成效。

上海摘得的獎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6項(牽頭完成3項),佔全國的17.1%;國家技術發明獎11項(牽頭完成5項),佔全國的16.7%;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9項(牽頭完成13項),佔全國的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人,佔全國的28.6%。其中,佔比最高的是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本市推薦的2名外籍科技專家都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具有國際一流水平。他們與上海科研團隊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併為我國培養、引進了一批科技人才,體現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國際視野。

在高等級獎項中,上海的表現也可圈可點。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上海參與完成1項;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中,上海參與完成2項;2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上海牽頭完成1項,參與完成2項。

獲獎項目反映了上海服務國家戰略的積極作用。煤化工、北斗導航裝備、國家1.1類新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強激光特種玻璃等眾多成果,都是本市立足有基礎、有優勢、能突破的領域,通過政府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取得了國際先進乃至國際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其中,國家1.1類新藥等項目直接服務民生,為保障百姓健康、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包括: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

  • 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3項

  •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2項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1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46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

王澤山與侯雲德簡介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 王澤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藥資源化治理軍民融合道路的開拓者,系列原創性技術的發明人,為我國武器裝備和火炸藥產品的更新換代做出了傑出貢獻。

據瞭解,他的系列技術發明已經在工程實踐中廣泛應用,裝備於多種武器型號。軍品在十餘家軍工企業、民品在數十家企業實現了產業化。

王澤山教授策劃了我國炸藥發展的路徑和戰略,培養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藥高層次人才。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 侯雲德

侯雲德院士現任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他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在分子病毒學研究和基因工程藥物研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國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建設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特點

獲獎的成果,既有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項目,也有致力於改善民生的科技創新。評審通過的項目具有以下六大鮮明特點。

一、服務國家戰略,彰顯中國力量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對於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升級、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重大新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方案”,向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等多個重要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深化高鐵“走出去”戰略,保障國家網絡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

二、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產出,徹底改變了一等獎連續空缺的局面

與自然獎一等獎曾經多次空缺,連續空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13年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產生,今年已是連續近五年,而且同一年度產生了2項(上一次是2006年)。

一等獎項目研究領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水稻理想株型關鍵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發現,對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具有重大意義,引領了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研究。

香港科學家原創的“聚集誘導發光”概念,已成為一個由我國科學家開拓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研究領域。

三、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再攀高峰

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突破,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推進強軍興軍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2012年至2016年,專用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項,佔到總數一半,技術發明獎一等獎7項,約佔總數六成。今年又有一項“國之重器”評審通過為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有光學儀器和航天航空領域的兩項重大成果評為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更有一位武器彈藥領域的科技專家榮獲國家最高獎。

四、助推人民生產生活改善和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機械製造和高端農業裝備項目較往年大幅增加,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青島農業大學牽頭研製的多種型號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穫裝備,為實現花生全程機械化和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水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預報及固體廢物處理領域成果顯著,為加強環境治理、打造綠水青山提供了科技手段。

先進醫療裝備表現突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國產化,推動了我國相關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五、中西部地區呈現新亮點

今年評審通過的3個創新團隊,1個紮根西部,1個來自中部。

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揚高原犛牛精神,為我國青藏鐵路、青藏公路、中俄輸油管道、哈大高速鐵路等寒區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的科學和技術支撐。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家共建的中亞藥物研發中心,為西部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烏茲別克斯坦也成為第一個有專家獲得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中亞國家。

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今年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佔81.6%,比去年提高13.5個百分點,為近5年最高,說明企業在原始創新活動中的參與度大幅提升。同時,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託,技術創新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12年以來,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特等獎一共9項,企業牽頭的有7項,一等獎64項,企業牽頭的有30項,與其他類型的創新主體相比,企業佔據了優勢地位。

延伸閱讀

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至2017年,共有27名專家獲此殊榮,他們在科技領域成就極為卓著、貢獻極為巨大。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201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上海獲科學技術獎58項 佔比首超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