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城市是什麼?

慾望和恐懼的結合體。

韓寒

《所有人問所有人》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對於女人來講,沒有什麼是一個包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個。

對於男人來講,沒有什麼是一頓烤串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大多數情況下,買買買和吃吃吃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和矛盾。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因為這就是一個物質過剩的消費社會,各種慾望都可以飛一會兒。

包括建築。

不過就是一個貨源更少、定金更多、門檻更高、收貨期更長、漲價更隨意的巨大奢侈品。

慣買奢侈品的人都心知肚明,他們不是在買實用品,而是在買社交距離+價值觀表達。

而甲方就是這些慣買奢侈品的人。

趙老師說,當代建築是吃飽了撐的產物。

一個意思。

所以,吃飽了撐得又愛買奢侈品的甲方想要的是一座建築嗎?

不,他們想要的是“我能造一座建築”的慾望滿足。

簡稱:造作。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比如這個建築——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看著就有點貴,是不是。

其實這是貝尼奇建築事務所設計的

波特蘭州立大學商學院的主樓加建項目。

劃重點:加建。

該樓原建於1970年,面積約9290.3平方米。但校方覺得建築已經不能滿足功能的使用,需要加建一部分面積。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當然,你要明白所謂面積不夠用只是富人們慣用的謙辭,不過表個姿態。

就好像一個女明星如果說她的包包不夠用,就意味著某大牌又發佈了新款,而另一個女明星已經揹著上了雜誌。

不是面積不夠使用,而是面積不夠承載慾望。

所以,如果你真的只是做了一個加建——

必敗無疑。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那麼,甲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看看周邊的場地。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基地四面圍繞著許多學校的重要建築:學生活動樓,健身中心,城市中心,公園、圖書館等等。而他們都是長這樣嬸的——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要麼獨領風騷,要麼深沉典雅,再看看我們原有建築的立面——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有點低調了吧。

正是沒有c位的命卻有了c位的心。

人生的痛苦大多來自於此。

再劃重點:

真正的慾望是“上位”而不是“擴容”。

也就是說僅僅擴大內部空間是無法完成上位逆襲的。

打破原有形式功能的桎梏創造出有趣的空間並能與環境相交融才可以c位出道。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上位第一步

打破建築原有形體

什麼樣的人最容易紅?

當然是長得好看的人。

如果天生不麗質,那就後天動動刀。

建築也不例外。

建築原本只是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只是單純地加建盒子肯定紅不了。所以設計師將新建築設計成了堆疊式體塊,並且將連接體做成了斜角型。既打破了盒子的單調性,顏值逆襲,又不失體面地迎合了街角空間。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上位第二步

打破建築原有秩序


有了好看的皮囊,還需要有趣的靈魂。

循規蹈矩很難令人矚目。

原本的建築在軸網規則下遵從正交的秩序。建築師為了突破這種秩序感以斜向元素作為加建的主要元素。

首先,以斜角型的連接體從造型上就打破了正交的秩序感。然後,從入口廣場處斜向設置的立柱到連接體空間中斜向縱橫的步道系統,一步步引導人們以新的體驗感去遊覽這座建築。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上位第三步

打破建築原有流線


同理,原本正交系統下的回字形平面營造出的單調空間感也只配當個跑龍套的了。

為了打破這種遊覽體驗的單調性,建築師在連接體空間的步道設計中,又用到了“翻花繩空間”的設計模式,先以入口處可以供人休憩交流的大階梯聯繫一二層空間。再以“之”字型的步道體系作為連接新舊建築的原型,“之”字化作連廊和樓梯。這樣水平與垂直聯繫的相互交叉使空間的遊覽選擇性更加豐富。本該首尾相接的樓梯和連廊錯開,以此減弱步道系統單純的交通屬性,加強了空間的交流性與探索性。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接著,由斜向的步道系統對原有建築的流線體系進行影響。

以斜向步道的平行線切出新的走廊部分,新的走廊與步道平行線又微微相偏移一個角度。這樣,原有建築中的流線既與連接體空間形成交融又不至一眼望穿,隨著視線的偏折感受到不斷變化的空間。再將入口處與連接體步道相接部分的空間進行擴大,建築原有單調的正交流線就徹底被打破。連接體空間與原有建築的空間流線既視線聯通又轉折變化,營造出新鮮的空間趣味。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上位第四步

打破建築原有閉塞


原有建築由於沒有中庭的原因,通風和採光都是比較差。

斜角型連接體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表面積要比方形大得多——以透明玻璃作為外牆,連接體就成了巨大的採光庭。通過擴大了的連接體與原有建築交接空間,光庭將光和新鮮空氣引入原有建築當中。新建築錯落出的綠化屋頂就不足為奇了。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而為了打造連接體空間光庭的輕盈性,連接體當中的欄杆採用了線性的形式。以此突出連廊和樓梯板的厚度,更顯空間的薄。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另外,由於連接體部分的空間有一點眼花繚亂。為了照顧路盲,設計師在各樓層的天花施以不同色彩,特意留出的引導性。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至此,古板老舊的商學院成功逆襲,c位出道,成為校園裡最亮的星。

你以為我們做的是建築嗎?其實是慾望


唐·諾曼在 1986 年出版的《設計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中提出了“以用戶為中心設計”(UCD)的概念——指圍繞用戶的需求、慾望和缺點不斷地改進設計,並分析研究用戶可能需要或想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將設計的中心從設計師的對系統(建築)的想象轉移到設計師對系統用戶(甲方)的想象。

沒有UCD,就沒有某寶某東和我們隨時隨地的買買買;沒有UCD,就沒有網約車來顛覆出租車行業,也沒有席捲城市的共享單車,數字音樂也無法打破唱片公司多年以來的定價和分發模式。

不是所有互聯網的成就都來自技術的突破。

對用戶慾望和行為的洞察是實現上述變革的基礎。

同理,也不是所有的優秀建築都是為理想而生。

更何況理想本身就是包著糖衣的慾望。

圖文轉自 建築學院,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