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橋水基金達利歐的警告——下一場危機或在2年後

2008年,先是美國兩大房貸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隨後9月,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證券慘遭收購…次貸危機由抵押貸款市場蔓延到整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危機爆發了,而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10年了。

雷曼兄弟破產後,美聯儲趕緊推出了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在隨後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標普在這一年反彈了26%,自此美國曆史上第二長的牛市開始了。

來自橋水基金達利歐的警告——下一場危機或在2年後

金融危機的爆發週期大概是10年,舉證過去就是88年,98年,08年都發生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那麼第四次的金融危機會是2018年麼?讓我們來看看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怎麼說:

一、達利歐:未來幾個月內不會爆發

達利歐在週二做客CNBC時說:儘管未來幾個月內不會有危機爆發,但下一場衰退並不遙遠。目前,經濟擴張正處於第七個年頭,這種狀況還能持續兩年左右。之後,衰退將催生一場更緩慢、更嚴重的危機。

從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層面出發,我認為下一次危機會更為嚴重,處理起來也更棘手。

下一次危機將不會跟此前一樣是一次大爆炸式的危機,而將是一場增長更緩慢、收得更緊的債務危機,並將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

達利歐指出,一旦利率上升到足以抑制經濟擴張的地步,經濟就會在社會貧富不均極其嚴重、民粹主義節節升高之時衰退,政治因素將使下一個拐點變得複雜。

由於貨幣政策已經處於最為寬鬆的水平,效用隨之降低,市場或將被迫應對那些前所未見的問題——比如養老基金的崩潰和缺乏資金支持的醫保福利等等。一切均將引發公眾更為強烈的反應。

從週期的角度出發,達利歐則更為擔心未來的兩年。由於“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在逐漸增加”,達利歐建議投資者應當在美股市場中“更具有防禦性”。

他還補充道,“上行空間看起來是有限的”,因為此前一直都在作壁上觀的大量現金都已被投入市場,而企業稅減稅政策所帶來的好處則已被“拋在我們身後”。

達利歐認為,為了維持經濟和股市向前發展,美聯儲不應該以比市場預期更快的速度加息。與此同時,若立法者修改授權,讓美聯儲及其他主要央行能在全球各國債務水平難以管理的時候介入干預,有助於對下一場衰退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二、摩根大通:下一次金融危機展望

摩根大通量化部門主管Marko Kolanovic對下一次金融危機進行了展望:市場突然、大幅下跌;央行推出前所未有救市措施;美國發生50年未見的社會動盪。

根據Kolanovic週二發給客戶的一份報告,在過去十年中,改變市場的力量是計算機交易和被動投資的興起。這為市場的突然暴跌創造了條件。

目前的美股牛市是現代歷史上最長的牛市,其特點是長時間的平靜,伴隨著閃電式的下跌。

Kolanovic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資產價值急劇下跌,市場波動性急劇上升。”而這些閃電式下跌發生在美國經濟擴張的背景下,這意味著市場尚未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受到考驗。

他說:“如果你在週期結束時出現這些流動性驅動的大幅拋售,甚至可能導致週期結束,那麼我認為你可以進行更大幅的資產價格調整,甚至更顯著的市場波動飆升。”

最後Kolanovic表示,如果市場下跌40%或更多,美聯儲將需要採取行動以防止經濟陷入蕭條。這可能導致非常規行動,包括直接購買股票。

Kolanovic在報告中寫到:“下一次危機也可能導致社會的緊張局勢,這與50年前1968年那樣。”

來自橋水基金達利歐的警告——下一場危機或在2年後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往復循環,市場經濟也一樣。如果對重複出現的事件仔細研究,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得出正確處理這些事件的原則。

達利歐提到,早在2008年前,他就和橋水的其他同事共同研究歷次債務危機的規律,而正是因為對這些規律的把握,橋水才得以在其他人艱難掙扎之際安然度過危機。

如今他將對於債務危機規律的理解全都收錄進了這本新書之中——《理解大型債務危機的模板》(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

達利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從過去的金融危機中獲得經驗教訓,以防止未來的危機,因而這本新書將提供提供免費的PDF版或可供消費者購買的電子書及印刷版。

(小編已翻牆下好,有需要的同學請後臺回覆債務危機獲取下載鏈接,搶先看!!!英文版一邊學英文也是極好的。)

這本書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模板的解釋,告訴讀者債務週期是如何運作,同時提出應對債務週期的原則。

第二部分詳細介紹歷史上三次大型債務危機的情況——2008年金融危機,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1920年代德國高通脹疊加的經濟蕭條。

第三部分簡要介紹過去100年中發生過的一般性債務危機,總共是48次,以便觀察這一模板如何適用於所有這些案例。

來自橋水基金達利歐的警告——下一場危機或在2年後

達利歐新書《理解大型債務危機的模板》

達利歐表示,所有的大型債務危機都可以分為六個階段:週期早期、泡沫階段、觸頂、蕭條、去槓桿以及正常化。

債務危機得到完美化解的結果,就是“漂亮去槓桿”,也就是在債務負擔下降的同時,經濟仍保持增長,而且通脹不出問題。要實現這一點,就要權衡使用緊縮、印錢刺激經濟、債務違約/重組、財富再分配這四種途徑,以實現通縮力量和通脹力量之間的平衡。

儘管相較10年前,銀行的資本緩衝要大得多,也可以承受更多的損失,但當下的監管措施是否足以應對大型跨國銀行倒閉還是未知數。多數分析師認為當年引發金融危機的致命弱點不會再成為下一次衰退的成因,但已有其他風險漸漸浮現。

對於市場而言,隨著空前的貨幣政策影響消退,尾部風險或將在2019年增加。

雖然沒有措施能夠阻止下一場危機的到來,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對危機產生機制的理解或能緩解下一次債務崩潰的後果,這也正是達利歐發出警告的深刻用意。

查理芒格也說過: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死去,我就一定不會去那個地方。——投資魔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