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滴点(就是刚刚开始下雨的意思)

滴点,在鲁西南的语言当中是刚刚开始下雨的意思。往往刚开始下雨的时候,雨点不大且稀疏,就像水滴慢慢滴下来。鲁西南的人们用滴点来形容雨点刚刚开始往下落,既形象又朴实。

下雨,对农民来讲,是既盼望又担心的事情。在庄稼播种和生长的季节,遇到干旱的天气,农民就会期盼着下一场瓢泼大雨,来滋润久旱的大地;阴雨连绵的天气,农民又希望雨马上停止,担心会淹死庄稼。


麦收大忙的季节,空气干燥,骄阳似火,即便是挥汗如雨、炙热难耐,人们也不希望下雨,大家都指望着丰收的小麦来养活一大家子。如果遇到阴天,大家都会望着满天的阴云,在心里默念着祈求老天爷不要下雨。但天气是瞬息万变的,即便是看着云彩不多,人们也不敢大意,早早就准备好了帆布、塑料布等用具,万一下雨时用来遮盖收割的小麦。如果天上滴下来几滴雨,人们都开始慌张起来,相互大声呼喊着:“滴点啦,赶快去场里(打麦场)把麦子盖上!”等到人们手忙脚乱的把麦子盖好了,雨确实是滴点了几下,但根本没有下下来。这时候人们又开始抱怨,抱怨老天爷捉弄人,抱怨天气预报不准。白忙活一阵子的一家人也相互埋怨,一般是丈夫埋怨妻子“我说云彩不多雨下不下来,你偏偏叫盖上,看看,白忙活了不?”妻子虽然判断失误,但是嘴也不示弱:“你别喝大胆汤了,万一下大了呢?那年“二拧劲”非得犟着说不会下雨,最后不是下大雨了?把他家的麦子全淋了。”

「鲁西南记忆」滴点(就是刚刚开始下雨的意思)


在以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时代,大家都还盼望着气象台能精确的预报天气,免得白出力气。其实天气预报对于某个局部地区来说,到现在都不准确。对很多事情的判断,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应该考虑周全,防患于未然。我那时候年龄小,但也会跟着大人乱忙活,甚至幻想着自己会不会产生有特异功,即使不能呼风唤雨,光能准确预测刮风下雨该有多好啊。小孩总是喜欢不着边际的幻想。

下雨,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越是下雨,越是希望往外跑出去玩耍,大人们就会大声呵斥“都滴点紧了,别再出去疯了(疯玩的意思)。”但孩子们觉得在雨中玩耍会有无穷的乐趣,那时候大部分孩子家里很少有伞,也没有雨衣,都是把化肥袋子的一个角握进另一个角里叠在一起,做成一个尖斗笠的样子,顶在头上去淋雨玩,或者将化肥内袋剪开,把塑料布披在身上,在脖子下面把塑料布的两个角交叉系在一起,就像个“超人”。如果是刚开始下雨,都会冲着天上大声喊叫:老天爷,快下吧,坑里蛤蟆(青蛙)没长大。盼望着雨能下的再大一些。如果是下的雨大,沟塘里面都积满了水,就会大声喊叫:老天爷,别下啦,坑里蛤蟆长大啦。大一点的孩子学了点知识,会大声喊叫“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不会更多的儿歌,在下雨的天气会一遍又一遍叫喊着上面的几句话,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鲁西南记忆」滴点(就是刚刚开始下雨的意思)


农村的地面高地不平,下大雨时会在地面上形成很多水汪子,听大人们说,如果雨点滴到水汪子上面连续起水泡泡,就预示着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果不起水泡泡,雨就不会太大。自己小时候观察了好久,确实是这种状况,如果溅起一串串的水泡泡,就会是连阴天气,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与滴点相对应的词语,是“住点”,意思是雨停了。连续多日的阴雨,农村的人们不能下地干活,甚至会淹死庄稼,也会使人非常揪心。如果听到一句“住点啦”,大家都会跑出来看看天,心情瞬间会顺畅很多。

滴点这个词语,不是道算不算鲁西南的方言土语,只不过是现在用“滴点”来表达开始下雨的人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