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數學養成記6——輕鬆的小勝

前面說了那麼多準備,今天說說數學聯賽的比賽。

我一共參加了兩次高中數學聯賽,第一次是高二,第二次是高三。

高二那次的時間是高二一開學的10月份,相當於進行了一年的高中數學學習,一個月的高二數學學習。當時參加比賽的時候,幾個競賽的小夥伴們,還有教練一起,歡歡喜喜去考試。我心裡想的非常簡單,反正明年還有一次機會,今年嘛,反正就當試一試,考成啥樣都無所謂。

上了考場,拿了卷子,心態很鬆弛,也很認真。有的題目其實甚至都看的不是十分明白,因為高中知識沒有學。基本上就連蒙帶猜的寫,遇到學過的知識的題目,那種感覺就像是感覺自己好像白撿了一個題,刷刷刷,讀題,做題,然後信心十足的把題目搞定。一試的題目差不多就寫完了。

最刺激的是二試。我那時候是三道大題,每個題目50分,第一道是平面幾何,第二道是一道數論的題目。第三道是一道看不懂的複雜的東西。本來的預設是,平面幾何應該是能夠拿下的,畢竟自己做了那麼多,也很有信心。結果,我大概花了40多分鐘,也沒搞定。當時心裡有點小慌張,但是覺得,就算做不出來也沒事,反正今年是第一年。


滿分數學養成記6——輕鬆的小勝



然後呢,我就饒有興致的開始第二道題目,至今記得這個題目,是一個和數論中整除的問題有關的,涉及同餘的一些知識。我三下五除二就轉化到了最後一步,當時一陣狂喜,心裡最大的感覺是,我去,這個題目做的比平面幾何快多了。最喜劇性的是這個題目我轉化的最後一步,(這是後來看答案知道的)就是答案是6k+3,關鍵是需要把k算出來,這個正整數k滿足這樣的條件:3的k次方除以10000的餘數是1,k是滿足這個條件的最小正整數。當思路走到這裡的時候,我恨不得拿個計算器出來按,當然是沒有。後來想到了數論裡面的那些知識,利用歐拉函數的性質,我大概列出了一串可能的數,其中有一個是我需要的。然後就不會了,沒有任何手段繼續推進,就這樣,最後交了卷。

我們那一波小夥伴們,在只有一年高中數學知識的情況下,大概加起來有5個以上的二等和三等獎。其實,在你只知道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題目稍微有難度,基本上是做不對的,不如你會的題目都拿下來的划算,雖然後來我的第二道題目因為知識缺乏而沒有拿全,但還是靠著不錯的一試成績加二試的超水平發揮,拿到了省二等獎。

(後來拿到獎狀之後,對這個省二等獎真是各種不屑,心想,我是要進省前四的人,殺進冬令營然後保送上大學的人,要它何用,後來直接連獎狀都扔了。)

若干年後,特別是我自己也開始當老師之後,越來越明白教練當時的訓練方法的合理性。時間固定的情況下,到底是學習所有的基礎知識,還是紮紮實實學完部分的知識,其實應該選擇的是後者。

高中數學這個科目,知識是有限的,題目千變萬化,紮實練題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