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张爱玲文学经典《金锁记》:爱情与金钱,人类永远不变的母题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时至今日,她的一些悲剧至今仍在延续,可知这个人物形象跨越空间岁月的巨大生命力。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概括起来就六个字“可怜、可恨、可悲”。

可怜的是她的身世命运,她原有非常快乐自由的生活,钦慕的爱人,最后却无奈地嫁给了一个废人,一个花季少女,自身的情欲无法从这个废人身上得到释放,再加上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自己卑微的麻油店少女的身份,备受他人嘲讽冷落,让她的心变得压抑扭曲,她只能把这种感情转嫁到金钱之上,金钱犹如一把锁链牢牢锁住自己的内心,而她也曾幻想把自己的那份情寄托在三少爷姜季泽身上,最终却看破姜季泽不过是与他逢场作戏。

曹七巧悲凉深深浸透在书中——“然而隔着三十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悲凉”。故事的开头就已经注定了曹七巧的悲剧。而可恨的是她将自己的苦果延续到下一代,她扭曲变态的心让她看不得任何一个人幸福,即使是自己的子女。

她引诱长安吸食鸦片,破坏长安的学业,“她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思想,安分守己”了起来,她使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了自己悲剧的延续者成为了另外一个“曹七巧”。而对待自己的儿子,她爱自己的儿子长白,可她孤寂干涸的心却容不得她的儿子成了另外一个女人的丈夫,她慢慢逼死了长白的妻子。“帐子吊起了一半,不分昼夜,她不让他们给他放下帐子来,她怕”。而长白的续娶更是以死亡而终,长白之沦落,成为一个活死人。

她一生只知敛财,了无亲情,不断向自己的亲人报复寻求发泄,在疯狂的复仇中将自己的人心一步步葬送,也让读者对她恨之入骨。 可悲的是她明知道自己的悲苦,却从未想过抗争。作为封建伦理、婚姻的牺牲品,曹七巧从未想过抗争,从她自愿嫁入曹家就可见一斑,正如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所写的那些吃人的村民,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人保受封建伦理的残害,却成为了封建伦理的护墓人,继续“吃人”。“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生活有过滚圆的胳膊”,读到至此,不免让人唏嘘! 正是这我们对曹七巧复杂的情绪,这个人物才变的如此立体,才会如此形象化。

时至今日,曹七巧这种人物消失了吗,还没有,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新闻,有些人不就是现代的曹七巧吗? 之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刻画如此成功,这就要得益于张爱玲过人的语言艺术,不过她的语言艺术优缺点都很明显,赞誉者称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不喜者说她太过小资、太过淡漠世故。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她的语言艺术上的一些优点。 第一很市民化,她的文字来自旧小说,受到传统经典小说的影响。张爱玲四岁读《红楼》,八岁便能仿《红楼梦》而写小说,她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熏陶,还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她的文字是市民化的文字,可是她本身出生于一个显赫家庭,自身独具高贵气质,写的东西非常小资,也就是高雅,所以她的文字是一个大熔炉,融古今中外雅俗于一体迎合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受到大众的热捧。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她的市民化语言风格,自五四以来,由于冰心等人的倡导和影响,欧化白话文风靡一时,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白话文在文人的改造中逐渐与市民融为一体,欧化白话文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我们可以拿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做对比,丁玲的文章是典型的欧化白话文,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把丁玲作为一个二流的作家,就是因为她的语言艺术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第二冷月意象,张爱玲很喜欢写月,而且是冷月,这种写法有点像意识流,可是我更觉得它是香草美人意象的延续,他想通过月去表达人。月既是人,人就是月,月亮是人情绪化的表现,《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炉香》等都有对月的描写,张爱玲笔下的月是冷的,虽然变化多端,写的非常细,但却永远是是苍凉的,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色的光棱”用月清晰地表明了白流苏此时的心境,而在《金锁记》中,更是六处写到月,这里月就是曹七巧孤寂悲凉而又压抑的内心的折现。以月渲染文章环境,深化文章内涵,传达出一股超越时代的苍凉!

第三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人们都是,女人都有第六感,女人的心思是细腻而又敏感的,在张爱玲的小说上更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那种心理上的深入描写让你感觉身临其境,我举一个例子《茉莉香片》中的传庆,他从小缺失父爱,渴望父爱,最后因为羡慕嫉妒言丹朱有一个疼爱她的父亲,最后更是无端暴揍言丹朱。

这样一个因为从小丧母缺失父爱渴望父爱的而心理压抑扭曲男孩子形象在张爱玲笔下生动传神。“传庆这时候,手里烧着烟,忍不住又睁大了那惶惑的眼睛,呆瞪瞪望着他父亲。”当然这与张爱玲的身世也有关联。 第四现代化的视角。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有两大主题是永远跟随者人类的,“金钱”和爱情。而张爱玲的小说的主题基本都是围绕这两大主题来写。

《金锁记》除了表达人的基本情欲收到压抑下的心理扭曲,更重要的是表达了金钱对人们的摧残。《红玫瑰与白玫瑰》对爱情的定义更是经典,“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还有《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分离转合。处女座《沉香屑•第一炉香》描写葛薇龙被金钱沉迷,最后陷入虚妄的爱情,被人抛弃,更是直指五四以来到21世纪至今最大的命题:女人唯有经济独立,方能避免悲剧命运。正是因为张爱玲如此超绝的语言技巧,才使张爱玲小说在中国大陆尘封四十年之久重新被人们发掘,捧上宝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