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多 小心怎麼寫名最後都一無所有

房價居高不下,年輕的上班族往往沒有能力掏出一筆不菲的首付,即使首付解決了,每月的高額房貸也著實讓人夠嗆,這時,不少父母會主動站出來,為兒女出資減輕負擔。然而,父母的這份好心在子女的婚姻出現問題時,往往就會成為爭議的焦點。

由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有很多,這兩點不注意,小心怎麼寫名最後都一無所有!父母出資幫忙買房,房子該怎麼寫名?寫名過程中又需要注意什麼?

一、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

1簽訂相關協議保留轉賬記錄

無論父母全部出資還是部分出資為子女或者夫妻二人買房前都可以簽訂贈與協議,明確表明出資份額是贈與給自己子女和另一方無關,所以出資的這部分不能算作兩人的共同財產,有了這份協議未來就算有離婚行為,父母出資部分也不會被分割。

保留買房交易的轉賬記錄是為了出現爭議時能直接證明買房的部分資金或全部資金是一方父母所出,這份記錄會成為父母出資買房部分不被分割的最有力證據。

專家解讀: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多 小心怎麼寫名最後都一無所有

2將房子寫在父母和子女共同名下

如果父母出資買房,可以把房子寫在父母和子女共同名下,這樣能合理保護出資人的利益,且未來需要加名或者對房子進行其他處理時,必須徵得所有寫名人的同意,防止任何意外。

二、父母出資買房不同寫名有不同結果:

情形1:婚前一方父母出資買房,房屋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的名下。

律師:若是一方父母全額出資,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則該房屋屬於登記方的婚前個人財產,如果沒有其他相反的約定,離婚時另一方自然無權主張分割;

若是一方父母只出了一部分購房款,剩餘房款是以按揭貸款方式支付,且由小夫妻共同還貸,則離婚時一般會將房子判歸登記方所有,由其繼續支付剩餘貸款。對於婚內共同還貸部分(包括本金和利息)及其產生的增值,則由得房子的一方對另一方做出補償。

情形2:婚前一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另一方名下。

律師:一般情況下也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而非登記方的個人財產,非登記方有權要求分割房屋。父母明確表示贈與登記方或者雙方之間有其他相反約定的除外。

情形3:婚前一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

律師:應認定為雙方的共同財產。如果雙方約定了共有方式是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並進一步約定了各自份額,則按約定享有產權。如果雙方對共有方式沒有進行約定,則視為等份共有。

專家解讀: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多 小心怎麼寫名最後都一無所有

情形4:婚前雙方父母均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子女名下。

律師:應當認定為對各自子女的贈與,而不能因為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就理解為對雙方的贈與。因為在雙方尚無婚姻關係時,即使雙方是為了結婚的目的而購房,畢竟能否結婚仍有變數。

情形5:婚前雙方父母均出資,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

律師:即使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也應當認定為對各自子女的贈與,而不能簡單理解為雙方父母對一方的贈與。如無其他相反約定,應認定為雙方按份共有。

情形6:婚後購房時一方父母全額出資,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

律師:婚姻法司法解釋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這條解釋主要是考慮到我國現實國情:房價飆升,父母為子女購房往往傾其畢生之積蓄,並是在懷著對子女婚姻長久美滿的美好期許的前提下為子女出資的。在目前情況下,將此出資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較為公平。

情形7:婚後購房一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另一方名下。

律師:除非有父母出資時的書面約定或聲明,證明此出資是贈與自己子女一方的,一般會認定為對雙方的贈與,離婚時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專家解讀: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多 小心怎麼寫名最後都一無所有

情形8:婚後雙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一人名下。

律師:這種情形較為常見,而且爭議頗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規定,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情形9:婚後雙方父母出資,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

律師:若無其他相反約定,應當認定為對雙方的贈與。此種情形下,以認定為共同共有為宜。

情形10:婚後按揭購房,一方父母出首付款,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由夫妻雙方共同還貸的。

律師:首付款可以認定為只贈與出資父母的子女,離婚時該房屋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對首付款部分應認定為出資人子女的個人財產。由於個人財產婚後的自然增值仍然歸個人所有,故離婚時首付款的增值部分也應判歸一方。

結語:

種種情況可以看出父母出資給未婚子女或已婚子女買房都要注意確保出資部分是對自己子女的贈與,且有一定依據,當然這只是一個以防萬一的保障,誰都不希望出現任何意外,但買房也不是件小事。父母出資買房注意事項不容忽視,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小心駛得萬年船”,尤其現在很多婚姻非常“易碎”,所以無論子女還是家長這些內容都要注意,別讓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最後進了別人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