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在新加坡校園“推廣華文”的計劃已經走過十年了……


新加坡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

的《文化隨意門》計劃推出至今

已讓超過26萬名學生有機會走入劇場,

藉由表演藝術,

提高學習華文華語的興趣……

《文化隨意門》

Cultural Performance Exposure Scheme

目的:由學校自主選擇適合學生的華文演出,走出校園,走入劇場,豐富學生劇場體驗、感受華族戲劇魅力,體會華族文化與語言的美。

合作團體:新加坡本地藝術團

活動始於:2009年

受益人群:2009年20所學校、4,251位學生參與;2018年253所學校、33,355位學生參與;2009年至今,超過260,000位學生從此項目獲益。

而今年是該計劃推出的十週年,作為委員會主席的教育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出席計劃說明會時說,去年參與的學生人數達到3萬3300多人;參與學校也多達253所。

“那我們也訪問了十年前參加《文化隨意門》的學生,好多位學生已經畢業,踏入職場。他們覺得計劃讓他們在職場上,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享有很大的優勢。展望未來,華文老師可以和藝術團體工作人員齊心合力,再接再厲,創作更多適合學生的高質量作品。”

劉燕玲也透露,委員會下來會陸續推出計劃,推動華文華語的學習。

“除了文化,我們覺得學習華文華語離不開聽、讀、說和寫,所以我們的閱讀和寫作組將在這幾個月陸續推出很多重點項目,敬請留意。”

在“文化隨意門”計劃下,參與的學校可以按照學生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演出讓學生觀賞。這些文化演出可包括相聲、戲劇表演等。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認為,中華文化不應只在書本上讀到,而是生活上可以接觸到的。

“學生有機會到表演場地,通過對錶演的欣賞和參與,將能潛移默化接受中華文化。”

走進新加坡的華語課堂……

無論講華語還是講英語,你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非常重視雙語教育,他說:

“掌握母語,會給人一種文化上的歸屬感。”

學習一門語言,學的是聆聽、口語表達、識字、輔助性閱讀等等。

那麼,新加坡的華語課堂究竟是怎樣的呢?

學會聆聽:

“聆聽”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而新加坡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語言時,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觀察

在最初聽到教師和小朋友們對話時,孩子可能不會主動參與其中。而是通過聆聽,來感知、熟悉語音、語調,理解語義和語句的組織情況。

2.練習

教師會創造一定的語言學習機會(如討論、談話、角色扮演)來讓孩子練習聆聽,學習回應和表達。

3.運用

幼兒最終能夠有信心地用華語與人進行交流,並有效表達自己的需求。

學習口語:

孩子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對話的同時,也在培養自身的社交技能、理解語言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學習梳理自己的想法等。

教師們會為幼兒創造一個正面且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積極回應幼兒的話語,鼓勵和支持幼兒與他人交流。

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採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1.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3.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為孩子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準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識字與閱讀:

在大人的引導下,孩子們可以關注生活中常見的標記和文字符號,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漢字的特徵,並初步瞭解漢字的結構。

閱讀對於孩子學習華文的過程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它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閱讀態度和閱讀動機,並養成閱讀習慣。

新加坡的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漢字:

1. 認讀環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們會在學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牆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輔助孩子認讀。

2. 運用形象法瞭解漢字特徵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孩子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教師也可以用圖畫或顏色來表示偏旁的意思。

3. 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繪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會提供其他內容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們自主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