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官寨的城墙、城门楼

夏官寨的城墙、城门楼

王剑利

自古以来,山中多土匪。只因山里好躲藏,易隐居之故。土匪,又多为生活所迫,落草为寇,抢劫为主,为害一方。历来为百姓之苦,朝廷之患。匪团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上百人。他们多有枪支,又善于钻山串林,实难对付。

夏官寨(即今天的子午水寨)紧邻南山,免不了匪徒不经意间的洗劫,常常面临着土匪把粮食倒腾一空,把衣物卷跑带走,把家禽牲畜逮走牵跑。加上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更是搅扰着并不好事儿的平民百姓如临薄冰,胆颤心惊,难以安生 。

于是,人们想到了修筑高墙,开挖壕沟,训练家丁等办法保家护院。

夏官寨地处石头窖砂石滩,取土不便,但有的是石头。于是,村寨的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村寨周围修起了恰似省城西安的城墙。

但是,远远不及省城的城墙高,不及省城的城墙厚,更不及它的长了。当然也不会有敌楼、垛口、瞭望口,射击口等设施。夏官寨的城墙突出的就是石头,把它叫做石头城(毕竟算不上是“城”)有点过,叫做“石头寨”再恰好不过。

城墙底端一人多高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垒起来的。山根儿人干别的活可能不行,但做起石头活来可是最拿手的。前些年,这里还能随处可见全用石头垒起来的茅厕墙,用石头垒起来的井桩子,拦洪堤坝。

用石头垒起来的城墙底端呈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以图稳固和省材。其上便是用就地挖取的砂土夯筑成的上下宽窄一样的土墙。这截土墙也有一人多高,加上石头垒起来的底座,整个城墙足有一丈多高。就是个儿再高的人也难以攀爬翻越。

夏官寨原有住户与别处一样,为了采光向阳,所盖房子有坐北向南的,有坐南向北的,一家挨着一家,就有了东西向的街道。城墙有了,足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人又不能不出去,车不能不进来,他们又在街道两头修筑了门楼。

夏官寨总共有三个门楼。前街因为通东西方向出入道路,故两头各有一座。后街因为东边没有连通外出的道路,故只修建了西门楼。三座门楼,均有两层,下面是门道(也叫门洞),上面是防守人员休息的房子。门楼与城墙一般,下端是石块砌城,上面再用城砖修建。个个门道安装有近乎一拃厚的两页子门扇,个个门扇自上而下钉着三排拳头般大小的泡钉,泡钉下是一张筷子厚的铁叶子。门背后有门栓、铁链子和顶门杠。浑然是一道军事防御设施。

夏官寨不缺石头,为了有效地防御土匪和外族的侵入和骚扰,这里的人们在城墙顶端不足三尺宽的地方垒放着一块块卵石,一旦有贼人来犯,这些石块可是最有力的武器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东西40多丈,南北50余丈,周围180余丈长的城墙的呵护,又有先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保家护院的意识和行动,夏官寨才不知躲过了多少贼匪的洗劫,这儿的人们才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根据李顺志口述整理

夏官寨的城墙、城门楼

王剑利:六零后,喜欢听老故事,喜欢考古,更喜欢写些有故事的短文,与人分享。现为长安区作协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