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辛苦養育的孩子,都能和自己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聊聊學習,談談心和探索人生……然而,現實中,卻有著許多父母正困惑於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苦惱於和孩子少有互動交流,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們如此僵局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的六大原因吧,下面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聲,非常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01 聽不見我在說話

孩子想跟爸爸媽媽說說今天學校裡發生哪些事情,一說起學校怎麼樣,同學怎麼樣,有的父母好像沒有聽見一樣,直接對孩子說,“你回家要趕快把作業做完!”“作業做完後要抓緊練琴”……

不要以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說的話就沒有意義,大人可以不在乎。

如果父母不斷地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作業,孩子會覺得自己說話爸爸媽媽沒有在聽,那麼孩子會感到自己沒有得到尊重,慢慢地孩子就不會跟父母說這些了。

在孩子長大一些,父母想要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但孩子卻已經沒有跟父母交流的習慣了

在孩子小時候真誠地向我們父母分享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時,父母總是壓抑他,不喜歡他說起那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願意傾聽他的說話,這個過程正在一步步地把孩子的心扉關閉了。

也正是由於父母失去傾聽孩子的這種習慣,孩子也被這種習慣引導為不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02 看不見我的想法

舉個例子,央視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裡,陳同學非常難過的訴說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永遠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按著父母的想法來做。

原因是他的父母很少讓他自己選擇想要的,連衣服褲子都是父母給他買好,他想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想畫畫……但這都被父母視為“不務正業”。

他的很多想法都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無論幹什麼都必須要經過父母的同意,父母只要他好好的去上學,在學校聽課就可以了。

有些父母真的會是看不見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過著父母他們的生活,這樣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真正的交流。因為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意見和想法,他們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是在找藉口。

許多事情父母根本不徵求孩子的意見,也從來不願聽孩子的解釋,這樣孩子也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等著父母來安排一切。孩子會因此覺得很苦惱,他活在父母的想法裡,

缺乏真實感,也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03 漠視我的傾訴

網絡上有一個孩子這樣留言說,“那年初三,心理抑鬱,成績下降,頭疼吃止痛藥……我媽看到了罵我神經病,她不知道我那時候都快崩潰了……內心世界只有痛苦。”

紀錄片《鏡子》裡的張同學也曾這樣向父母傾訴過,他跟媽媽說過學校很壓抑,已經壓得他受不了了……然而,他媽媽就只會說,“學校那麼多人,好幾千人都受得了,為什麼你受不了。”

張同學說,“我感覺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裡已經壓了很久的情緒全放出來了。”

當孩子向父母傾訴內心感受,或向父母反映功課壓力大、學校生活壓抑時,有些父母不但不理解孩子,反而對孩子來一番譏諷。

一些父母真的會抱有這種觀點:我們大人上班賺錢才辛苦,你們小孩就上個學有什麼辛苦的

他們會覺得,除了學習,“小孩子”的其他事都不值一提。所以,孩子有煩惱根本就不會和這些父母說,反正說了也沒用,父母也不會重視,也不會安慰,有時候甚至還會笑話,說什麼“這點兒小事有什麼”。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04 和你溝通很不愉快

有時孩子和父母說的話本來很放鬆,但有些家長比較敏感,會從中捕捉一些信息。

比如,孩子跟父母說我們班哪個男生和哪個女生一起回家了,家長立即反應“他們早戀嗎?你有沒有?你不要學他們!”

或者,有的孩子跟父母說“最近同學教我一個很新鮮的玩法,我覺得很好玩”,有些父母會緊張地追問,“誰教你玩的?是你同桌?我告訴老師給你換同桌,或者你要離他遠一點,要不你也被他帶壞了。”

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擔心也很正常,但是沒有必要過於神經緊繃。孩子和你交流,你一上來就給他潑冷水、掃他的興,這樣的溝通很不愉快。

父母沒有從客觀上和孩子討論事情,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和思維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評論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生硬地與“父母心目中的壞孩子”等同起來,這樣會讓孩子反感,漸漸的孩子也不願意跟父母說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05 你反正給不了有用的建議

有時候孩子會跟父母商量事情或徵求一些建議,但是父母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或是父母總拿自己的經驗大做文章,先是噼哩啪啦說一大通道理,還擺出一副“我是大人,你得聽我的”架子。

只要孩子不贊同他們的觀點,他們就會一直往下說,直到孩子很不樂意地接受為止。

如果父母容不得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選擇,只讓孩子聽從你的安排和命令,孩子會覺得這根本不是在商量或徵求建議。

這樣做,給孩子的感受是,一來他會覺得這樣的溝通沒有意義,二來覺得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以後也就不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了。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06 聊天就只有“學習”話題

一些孩子上學寄宿在學校,週末或是一個月回來一次,和父母在家裡相處的時間很少。

有的父母習慣地把時間耗在看電視劇和刷手機上面,孩子好不容易回來和父母過個週末或假期,想要和父母交流聊聊天,但父母卻跟孩子說,“沒看見我在看電視嗎?

久而久之,那麼孩子即使想和父母交流,也會因此懶得和父母好好的聊一聊了。這類的父母沒有意識到一些事情正在剝奪他們和孩子交流的機會。

而還有一類家長是,和孩子聊天總離不開學習。比如,有的父母非常大方的給孩子塞上一堆好吃的,就沒完沒了地問孩子學習的情況……或是每天和孩子說的都離不開成績、作業、考試等學習話題。這些孩子沒有機會從學習中“放空”一下,這樣孩子會感到很厭煩,也總感覺話不投機。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的確,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不願意跟家長交流,特別是上了中學以後。

由於孩子成長本身自身的需要,到了一定年齡,特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開始認為自己獨立了,希望有自己獨立說話的空間,希望父母能夠聽聽自己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情況是中國傳統常常認為的“家長制”,就是“家長說,孩子聽”這種觀念導致我們不太善於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

我們要相信:孩子不會百分之百都是錯,絕大多數孩子還是講理的。

想要良好的親子互動,家長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會樂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 也願意接受父母所給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孩子不是真的不講理無法溝通,而是你不懂孩子的這些“內心戲”!

或許,於每一個人而言,自己被尊重和自己能夠做選擇對人生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父母不要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也不要總是在外在的行為上回應孩子,孩子也會有他真正所需要的。

花點時間和耐心,去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如果我們能夠聽到孩子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孩子才可以和你分享他們的那些感受。

其實,父母也不見得需要完全接受孩子的感受,但是父母應該花時間聽一聽到底孩子的內在發出了哪些聲音。

要記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賦,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強烈。傾聽是為了瞭解孩子的需求,那麼在有效傾聽後,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給彼此餘地,要有商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

傾聽,是高明家長的必備技能,能實現傾聽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能夠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長傾訴,家長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其實,平時孩子對父母流露出片言隻語的感受時,這是他對父母的一種信任,或許他正想向父母請求幫助。所以請不要對孩子不聞不問。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分享,部分內容取材於網絡,由八隻腳丫整理編輯而成,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或修改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