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萊希與魯哈尼(右)
目前看來,魯哈尼的民調數據領先,各方面的觀察家也都認為他勝選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霍梅尼的孫子薩義德·哈桑·霍梅尼也在5月16日,通過一段視頻,表示了對魯哈尼的支持。視頻中,薩義德·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團結起來,信任魯哈尼。他還在視頻中表示,魯哈尼政府在過去的四年裡,在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在此前一天,前總統穆罕穆德·哈塔米也經由視頻,表達了他對魯哈尼的支持。
5月17日,哈梅內伊也發表了講話。雖然按照政治傳統,他並沒有直接表達他對任何候選人的態度。但是,在講話中,他提到,“看看今天我們這個地區的其他國家,你們能找到一個任何一塊沒有深陷不安泥潭的土地麼?就在這些充滿不穩定與不安的國家中間,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卻在和平與安全的環境下,準備大選。”他還表示,這種和平與安定的環境是無價的。這一表態,無疑是對現任魯哈尼政府內政與外交成績的一個肯定。
在候選人近期的3次電視轉播辯論中,主要關心的話題仍舊是國內經濟發展。與2013年的那次總統選舉不同。那次選舉中,候選人所討論的核心問題除了外交政策之外,就是核談判問題。在今年5月5日轉播的電視辯論中,外交問題僅僅作為國內政策與文化問題的附屬議題被粗粗提及。
當然,這很可能是競選過程中的策略性選擇。因為在過去4年中,現任總統哈桑·魯哈尼確實在外交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而其他五名主要競爭者,特別是來自戰鬥教士聯盟的伊瑪目易卜拉欣·萊希,以及來自伊斯蘭聯合黨的穆斯塔法·米爾-薩利姆,基本上對外交問題都沒有什麼可以談及的經歷。特別是在5月15日,德黑蘭市長穆罕穆德·巴格爾·賈利巴夫退選,並轉而支持萊希之後,針對外交政策的討論,則更加集中在經濟領域。
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作為魯哈尼的主要競爭對手,萊希所說的經濟問題,主要針對所謂“反抗經濟”。“反抗經濟”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012年8月在其一次宣講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它強調,在伊朗遭受連年西方嚴厲制裁的情況下,經濟發展應當注重自力更生,擺脫對外國進口產品的依賴。哈梅內伊將這種經濟觀解讀為伊斯蘭經濟傳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認為這種源於伊斯蘭文化與革命傳統中的發展觀,將會幫助伊朗打贏這場西方強加於伊朗人民頭上的經濟戰爭。
在對外貿易方面,在這種“反抗經濟”思想主導下,伊朗希望能夠從出口原材料(主要是原油),轉向出口成品油、石油化工產品等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加工產品。 同時也希望能夠促進國內民生產品的自給自足、加強並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市場聯繫。在2013年4月一次與伊朗勞工代表的會面中,哈梅內伊還進一步提出,目前對那種強加於伊朗的東西方經濟理論的盲目信任,對伊朗的發展是極其有害的。實際上,他在魯哈尼任期內很早便表示,要將這一“反抗經濟”的思想體制化,並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制定伊朗的經濟政策,改造伊朗經濟結構。雖然,在最近5月15日播出的選舉辯論中,退選並轉而支持保守派候選人萊希的賈利巴夫提出“經濟外交”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外交部將“反抗經濟”問題放在首位。然而,這種提法,從意識形態本質上來說,並沒有多大程度上挑戰伊朗現有政策。
目前,萊希在外交方面對魯哈尼的批評,主要集中在2015年伊朗與聯合國五常以及德國共同簽訂的聯合國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在萊希的競選團隊中,其中一個重要的外交問題顧問就是2007-2013年間伊朗核談判的首席談判專家薩義德·賈利裡。萊希強調,如果沒有“強力外交”,那麼一切“經濟外交”都無從談起。現任魯哈尼政府的軟弱,則充分說明他不可能會在經濟外交方面有任何作為。而面對一個軟弱的伊朗,西方國家自然也絕不可能兌現在“聯合國全面行動計劃”中所規定的以核能力換取解除制裁的保證。
換句話說,保守派所構想的“經濟外交”,是以在“反抗經濟”基礎上建立起的,旨在尋求伊朗全面經濟自主的外交努力。其目的,是希望通過與周邊(非西方)國家的貿易,來主動解除西方經濟制裁的壓力,並且不希望以交換國家核力量為代價的政策設想。
無論是在現任魯哈尼政府的政策下,還是保守派的這一設想裡,中國都能夠作為一個非西方的、且反霸權的力量存在。並且,中國在冷戰時期受美國經濟制裁條件下,獨立發展自力更生的政治實踐,也能夠與今天伊朗在“反抗經濟”觀念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計劃產生共鳴。這也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中國在“一帶一路”的環境下,與伊朗進行地區間經濟共同體建設合作、創造新的國際平等秩序話語提供基礎。因此,只要我們堅持新中國一貫的外交傳統與原則,那麼無論是保守派勝利,還是魯哈尼當選,伊朗方面對華政策的延續性都是可以預見的。
(作者系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閱讀更多 澎湃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