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1883年清法战争爆发,战事一开始发生于越南北部,后来战火一直蔓延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的法国人虽然在海军和陆军方面都占据优势,但是他们却因为瘟疫等原因无法获得真正实质性的胜利。而在清朝这一方,一开始的失败导致了甲申易枢事件,慈禧借刀杀人,把恭亲王奕䜣及军机处的一班大臣全部撤下。最后法国人还是没有获胜,法国总理和他的内阁只能下台。

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我们也都知道,当时我们虽然在战争上赢得了胜利,但是却在外交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败,结果就是导致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清法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我方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国身份。

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当然,也有人是这么来看这个结果的:清朝没有遭遇失败,法国也没有赢得胜利。因为法国虽然获得了越南,但是他们的国际声望却一落千丈。而清朝虽然失去了对越南的权力,但是却收获了国际声望,毕竟打败了欧洲最强的战力之一法国,也没有割地赔款。如果长期的打下去,以当时清朝的国力来说,结果还很难说。

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整个清法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双方签订《中法简明条款》而告终的,当时的形势确实有些复杂,各国都虎视眈眈,为了稳妥起见,李鸿章决定“乘胜即收”,才签订了这个条约。这个条约共分为五条,在条文措辞方面,李鸿章下了很多的心思,尽量在条文上为自己占得先机。

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比如说,当时条款第二条规定,清朝将驻扎在北圻(越南分为三圻,北圻相当于北越)的军队调回边界。这个“调回边界”,在中文中有不同的解释可以是调到边界之内,也可以是调回到边界线附近。第三条的“开放(西南)边境”,也可以有两重理解,一个是法国的商品和人员可以通过这个边境进入中国,一个是同意和法国人在西南做买卖,但是法国人不能入内。

中法简明条款:李鸿章和法国人玩文字游戏,把不平等条约变成平等

还有一条,法国人在和越南签订各种条约时,条约内不允许出现有损中国体面的字样。什么叫“不得有损中国体面”呢?李鸿章可以解释为法国不得签署让越南脱离自己的文件,因为不让越南脱离是中国的体面。

凡此种种,李鸿章也可谓费尽心机了,虽然很多时候条文就是摆设,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至少道义上不吃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