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我看来一定是渐渐发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慢慢学会照顾他人,知道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为自己而改变。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最近大火的《狗13》刷爆了朋友圈,之前这部电影因为诸多原因被禁播。在小编看来,被禁的电影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被禁的原因也不一定是不合理的。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狗13》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故事,因为父母离异父亲娶了后妈,这个姑娘生活渐渐转变的故事。在影片最终,爸爸成为了一个不怎么称职的好爸爸,后妈没说不管,女主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大姑娘,还顺带讽刺了一下青春期躁动喜欢纹身的小男孩。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导演刻画稀松平常的女孩成长史故事,表现小孩在家长影响下慢慢学会与接受大人们的一些处事方法,从诚实到伪善,从无知莽撞到成熟世故。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之下,这个泯灭人性优点的过程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这种不动声色的批判方式有着耐人寻味的力度。狗作为全片的隐喻做得还是比较浅显,既是人物移情的工具,也是女孩命运的一种映射,但是胜在巧妙地提到了时下“文明养狗”的社会热点,这是曹保平导演在拍摄之时怎么也没想到的吧。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但是影片尝试给“变成熟”、“变懂事”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

,难道因为自己年轻就可以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了吗?就缺少最基本的公共礼貌,对他人发脾气,就应该被理解、被赞同吗?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和冒失的行为?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小编十分不明白,编剧由一只狗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还试图引起有着类似经历的孩子们的共鸣,讽刺学校、老师、家长,大意就是除了自己,一切都是不对的,都在自己的对立面。不是不可以讽刺,但是请讽刺的准确一点,深刻一点,思路清晰一点。要让观众感觉有理有据,要经得起推敲,不要浮于表面,让观众不明白要表达什么反而传输了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狗13》有教育意义吗?给年轻人灌输这种价值观真的合适吗?教人离经叛道与世为敌?抽烟喝酒早恋永远不能够代表成熟,如果你认为这样就是成熟,那你只能说是幼稚。更不要拿原生家庭说事,“原生家庭”从来都不是贬义词,且不说电影中的父母都还算通情达理,那些社会中遭受过摧残和虐待的孩子还如何找到自己活着生存下去的动力和希望呢?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看别人的故事一样看完了本片,带着不认同和批判的想法,但依然发现很多人有这样的青春期。希望他/她们可以像导演说的那样“记住自己原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以及想成为怎样的一个大人”,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动摇了初心,改变了言行。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它是不错的电影,然而有太多的影评说它的好,然而也就这样,正如我看电影之前,先看了一些影评,觉得完全看不出来哪里值得那么高分哪里值得被禁一样,看完还是一个评价,选题不错,拍得不错,但不至于那么高分。

《狗13》是否过誉了?被禁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这部电影不是不好,只是没那么好。它的选题很棒,我期待哪天有人真的能关注重男轻女和传统父母不把子女当成平等的人对待的选题。这部没有把这个选题拍好,我更不希望是导演想要暗暗表现长辈的不好都是社会的错这种私心造成的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