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年底將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年終獎和離職。

多數企業為了留住員工,最喜歡的一種方式是利用年終獎,年前發一部分,年後發一部分,這樣才能保證員工在過年之後重新回到公司裡面上班。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在公司裡有兩種員工,一種是天天喊著要離職的,卻始終沒有離職,但是這一類員工還是會離職,他在找一個好的跳板,另一種員工,一聲不吭,不說公司壞話,也從不提離職,時間一到,直接提交離職申請。

員工離職很正常,企業有權選擇員工,員工也一樣有選擇企業的權利,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員工為什麼要離職,這是管理者可能在近期需要面臨的問題。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當員工有以下行為,管理者應該警惕員工是不是想要離職:

1. 之前很少請假,近一段時間請假很頻繁。(有可能請假面試)

2. 什麼都跟公司對著幹。(反正也要離職,對於自己不滿意的事情直接拒絕或者不做)

3. 不管公司提什麼要求,他都沒有任何意見。(員工沉默也是離職徵兆,想走了,政策再怎麼改變也與自己無關)

4. 東西收拾很好,而且越來越少。(桌面整潔,東西也在減少)

5.一看到電話就出去接。(可能是面試打過來電話)

哪怕是發現員工有想要離職的舉動,很多管理者也只是找員工談談,問一下為什麼要離職,大多數員工不會說實話,只會從自身原因說起,因為要留一個好印象,方便以後辦理離職手續。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管理者可以從員工離職的時間來分析員工是因為什麼原因走?

入職1個月離職與人事有關:公司承諾的薪酬福利與員工入職之後的薪酬相差較大,其次是員工所感受的企業文化以及面臨的工作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入職1個月,員工一旦發現與自己預期的一樣,就會選擇離開。

入職3個月離職與上級有關:這個時候員工基本上就要考慮要不要籤合同,這個公司是不是適合我?員工在三個月內對公司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是自己盡心盡力去事情,希望上級領導能夠看得見,但是如果在這段時間,員工看不到來自上級的關注,對工作就會產生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把事情做好。

入職1年後離職與晉升關係較大:員工經過一年磨合,多多少少是認同了企業文化,但是還是要走,哪怕需要重新開始,這一類員工往往是在企業裡看不到希望,也就是晉升通道沒做好,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要上面不挪位,自己就沒有機會。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入職3年後離職與平臺有關:這一類員工能力是足夠了,但是因為平臺過小,依據自己的能力,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平臺發展。

員工離職實際上是和管理有很大的關係,管理者從自己身上考慮:

員工來公司上班,員工能學到什麼?

這個崗位是不是適合他?

公司能給他帶來什麼?

解決薪酬的問題:錢是員工最重視的問題,所以企業首先要解決的薪酬問題,但是往往一般銷售類的崗位比較好計算,實打實的業績,但是剩下的崗位,該如何用薪酬來激勵員工呢?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別定死,定死就死,每個員工都想創造價值,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收入,但是員工迷惑是到底是在哪一塊能創造價值?比如技術主管的工資: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推廣員的產值工資

目標清晰:可以這麼說至少有70%的員工目標是不清晰的,甚至是沒有什麼目標,這個時候企業可直接用積分來量化員工工作,積分多的證明這項工作比較重要,員工就會多下功夫: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認可員工目前工作,鼓勵員工多元化發展:員工更傾向於正激勵,每一個員工都希望自己被認可,而不是被否認。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積分管理可以在工作上設置積分,也可以在企業文化,員工只要是做了對公司有利的事情,均可以得到加分,甚至在孝敬父母上也可以得到加分。

積分是無形的競爭,員工項目超額完成,員工可以直接申請加分,領導接收信息之後審批通過並彙報出來,鼓勵員工相互學習,其次是積分的排名,數據時時更新,員工可以看到自己排名和別人的加分項。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積分管理為什麼能運用起來?利益相關性,它可以改變員工的思想,為自己工作而不是打工,

積分與年終獎、福利、獎金掛鉤,而獎金的分配佔比也是不一樣的,員工想要掙積分,就必須要想辦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價值。

年底將近掀起員工離職高潮: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的員工離職差別大

以上管理模式下拉“查看方案資料”免費領取一份積分管理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