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兒無女住養老院,抗戰老兵把唯一房產捐給了陌生人

無兒無女住養老院,抗戰老兵把唯一房產捐給了陌生人

鞠盛和老伴

在北京海淀,97歲的鞠盛和93歲的老伴搬進了養老院,他們的房子因而閒置下來。但是兩位老人卻作出決定:房子不租也不賣,要捐出去。

捐給誰呢?捐給全天下的詩詞愛好者。是不是無法理解?

鞠盛老人為什麼要做出這樣一個決定,還要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

無兒無女住養老院,抗戰老兵把唯一房產捐給了陌生人

97歲的鞠盛和93歲的老伴杜惠芬

鞠盛是一位抗戰老兵,他參加過新四軍,當過戰地記者,還是《洪湖赤衛隊》故事的原創者。1922年,鞠盛出生在江蘇靖江一個破產的小資產階級家庭。因為家庭的變故,母親把他送到外祖父家中撫養,直到12歲才有了唸書的機會。

當時,“九一八”爆發不久,學堂的先生們每提及此事,莫不頓足痛哭,希望學生們能夠奮發圖強,將來把侵略者趕出中國。

幼年的鞠盛經常能看到先生們高唱《蘇武牧羊》。鞠老說,他當時並不能完全能理解先生的用意,但是看著他們激動的樣子,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跟著落淚。直到現在,他仍能一字不差地背下全部歌詞:“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有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

無兒無女住養老院,抗戰老兵把唯一房產捐給了陌生人

鞠盛50年代的證件

鞠盛的高小,是在一所名為“生祠小學”的學校就讀。這座“生祠”,紀念的是民族英雄岳飛。祠堂離學校沒有多遠,老師經常帶著學生去那裡參觀,高唱《滿江紅》。中華傳統詩詞帶給他的民族榮譽感,引領他走上了抗戰之路,也讓他把振興傳統詩詞當成了自己的畢生追求。

在新四軍,鞠盛的任務不是衝鋒陷陣,而是在《先進報》做宣傳工作。全國解放後,鞠盛成了“北漂”,把大量心血投入到詩詞事業中。鞠盛是中華詩詞學會的發起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鞠老出版了十幾集的《全國詩社詩友作品選萃》,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詩友。他至今仍保留著和詩友之間數千封信件。

無兒無女住養老院,抗戰老兵把唯一房產捐給了陌生人

鞠盛的房子改造成了資料室

從事詩詞事業不掙錢,鞠盛和老伴七八十歲了仍然沒有自己的房子。直到十幾年前,香港詩友劉璧如出資,才圓了老人的安居夢。由於年紀大了,鞠老和老伴住進了養老院。鞠盛老人其實經濟拮据,住進養老院後經常省吃儉用。但不管多難,他都捨不得把房賣掉。因為,他和詩友來往的信件和資料都在這座房子裡,這是他的畢生心血。

鞠老決定,騰出的這套房子,就是這些信件和資料的家。他把房子開闢成一間詩詞資料室,留給熱愛詩詞的人們無償使用。因為沒有兒女,老人委託了一位鄰居定期打理房子。兩人約定:維持房屋的功能五十年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