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遥想当年,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何等英姿勃勃。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周瑜之名流传千年,就连大诗人苏轼都做出千古名诗《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念当年周瑜的风流人生。三国周公瑾的早逝不得不说是三国迷们心中的一大遗憾,不过在四百年后又有一位公谨出现了,不过这位公谨虽然同音但不同字,而且也不是字公瑾,而是大名就叫公谨,这位便是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公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他们不仅名字听起来一样,就连经历都有些类似,同样为主公立下赫赫功劳,却因为意外英年早逝。周公瑾是在外出征战返途中意外得病身亡,年仅三十五周岁,让孙权痛失人才。而张公谨也是在任上发病意外早逝,年仅三十九岁使唐太宗哀叹。

不过与周公瑾略有不同的是,张公谨早先在王世充手下担任官职,在李氏称帝建立唐朝后,明晰局势的他便带着自己的好友崔枢一同投奔大唐。张公谨作战可攻可守,在唐武德四年时,正当李世民围攻洛阳的重要关头,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圆朗叛唐依附窦建德准备围攻虞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张公谨受河南道安抚大使的命令坚守虞城,但是城内仅有各地豪强遗留下来的质子,且人数仅仅百余人。而且还有人担忧张公谨曾经是王世充的手下,这个时候会带人主动投降,但是张公谨并未放在心上,与崔枢二人带着百余人坚守虞城,叛军在久攻不下后,主动放弃绕远道而行。

因为在战事中多次优异的战绩,张公谨被徐世勣和尉迟恭推荐给李世民得以入天策府。玄武门事件爆发前,李世民对于李建成的态度还不明确,想要依靠占卜来测算吉凶,被张公谨所阻止,并明示占卜之吉凶是为疑难之事而定,如今哪里还有退路,难道卦象显示不吉就坐以待毙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李世民深以为然,在事件爆发当天,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外伏杀隐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带领尉迟恭程知节等人披甲入殿面见李渊时,太子余党薛万彻等人带兵欲为太子报仇,张公谨独自带兵守卫大门,将薛万彻等人抵御宫门外,直到事件彻底平息余党终于溃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此次事件后,天策府诸将得以大肆受封,张公谨也被授予定远郡公、升左武侯将军。而这还是不张公谨的巅峰,贞观三年,张公谨上表太宗时机已到,可遣兵讨伐东突厥。东突厥是大唐的头号外敌,李世民早有讨伐之心,在张公谨的六大建议下,迅速制定出作战计划,有李靖为帅,张公谨为副帅,讨伐东突厥。

李靖指挥出神入化,屡出奇招,最终在定襄打败突厥,就连东突厥颉利可汗都在逃窜过程中被唐军所擒住押往长安城做个牢狱可汗。经此一战张公谨加封邹国公,改任襄州总督。令人可惜的是,张公谨在任上意外病故,时年三十九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可惜的将领,镇玄武平突厥,却意外英年早逝

唐太宗在听闻张公谨病逝的消息不顾辰日不能哭泣的风俗痛苦哀悼,并追封为郯国公,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位时,张公谨榜上有名,可见在太宗心中对于张公谨有何等重视,只可惜天妒英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因此往后会持续输出更多的唐朝精彩历史故事,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在下方留言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