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27个遗失的吻》

(2000,英国/法国/德国/格鲁吉亚)

编剧:娜娜·裘杨兹、伊拉克里·柯维利卡泽、皮埃尔·里夏尔、阿马利娅·莫尔德维诺娃

导演:娜娜·裘杨兹

主演:尼莎·库察尼婕、叶甫根尼·希迪金

提名2000年第1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故事:

炙热的夏天,男孩米奇遇到了一个让他爱得五脏六腑都碎掉的女孩——西贝拉。然而,热情如火的西贝拉在跳下长途车,被亚历山大抱个满怀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个老男人——米奇的爸爸。一场声色犬马的忘年恋由此展开。

  小镇炙热的天气里,大人们对蠢蠢欲动的情欲遮遮掩掩,却还是难逃孩子们好奇的眼睛。西贝拉和米奇窥视着大人世界里林林总总的性爱图景,萌动着少年人懵懂不安的春心。西贝拉答应米奇可以在这个夏天吻她一百下,然而她也大声地宣布她爱亚历山大。

  西贝拉的爱如此强烈而奔放,米奇的爱却如此执着而细腻,他们两个人都奋力地追逐着自己心里的爱恋,直到西贝拉离去的那一刻,米奇并没有吻够一百下,而是永远遗失给了这个夏天二十七个吻。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影评:

这是格鲁吉亚传奇女导演娜娜·裘杨兹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电影,《27个遗失的吻》,一场与数字有关的看似不完美的爱情,成为昔日少年对过往初恋的最生动诠释。人常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些宿命留下的遗憾,就像余留在晚霞映照的遥远天际的吻痕,也注定成为少年心中永远的动人烙印。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14岁的西贝拉,爱上41岁的亚历山大,就像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爱上亨博特,有一种粉色的荷尔蒙气息。宛如充盈欲望的棉花糖在空气中自由膨胀,迸发出隐秘的香甜。同为14岁的米奇,亚历山大的儿子,却只得到西贝拉100个吻的许诺。女孩爱上父亲,儿子暗恋女孩,就像一场微火炙烤般疯狂的三角恋游戏。作为外来者的西贝拉,行为出格,个性张扬,就像一个俏皮的精灵,搅活了原本沉寂如死水的格鲁吉亚小镇。长年在苏联统治下被禁锢的欲望,仿佛一夜间绽放。看似依然保守低调的小镇,开始涌动炽烈的暗流。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这是一个注定疯狂的夏天。情色电影《艾曼纽》在小镇上映,掀起了一场欲望的风暴。当晚,中尉妻子的情人被钢轴承套住了下半身,只能连夜求助医生;一本正经的校长死在了法语老师的床上;西贝拉痴恋的亚历山大,则暴露了他和镇上众多女子的隐秘时光,导致西贝拉施展了对付情敌的恶毒一面,并执意要委身于亚历山大。于是,这场全镇居民的集体狂欢,赤裸裸地揭开了一些藏匿已久的秘密,小镇陷入彻底的混乱之境,仿佛瞬间绽放的妖冶之花。殊不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源自于西贝拉的到来。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对深谙迷影情怀的娜娜·裘杨兹而言,西贝拉的到来并不是偶然,尤其是在格鲁吉亚这样的敏感国度。1964年,布努埃尔拍出《女仆日记》,在搅乱中产阶级日常的同时,也为伟大的让娜·莫罗赢得了一座影后奖杯。1968年,帕索里尼在《定理》中借一个年轻人的“到来”,刺探中产阶级家庭的内核,将群体迷失与信仰异化的深思,以及“只有死亡才能抵达的完美”诠释得精辟入里。1973年,卡洛斯·绍拉拍出《安娜与狼》,更是彻底颠覆了整个家族的历史命运。回看《27个遗失的吻》,西贝拉的“到来”同样是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倾巢之举,就像一道欲望闸门被骤然开启,那些压抑在极权体制下的人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魔幻烟火。

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艘游弋过小镇广场的偌大的木船,如同赫尔佐格《陆上行舟》附体,再次为影史贡献了一个奇妙的神迹时刻。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太多值得铭记的超现实瞬间,仿佛把一整个夏天的能量都统统用尽了。也正因此,《27个遗失的吻》一度被冠以“最后一部魔幻诗电影”的美名。同时,影片也将那些难以挽回的命运中的遗憾,赋予了一种旷世的传奇意味。历史的躯壳固然需要持久的腐烂才能忘怀,荡漾的灵魂却注定是速朽洪荒中稍纵即逝的流火。西贝拉答应送给米奇的100个吻,最终只用掉了73个。究竟遗失多少个吻?或许米奇并没有真的记清,但是这都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