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說起乾隆,大家都知道他喜歡收藏,但他也有一個臭毛病,特別愛在字畫上賦詩題詞,而且是想起來就寫,越是喜歡題的就越多,多少名家字畫被他“毀了容”,弄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一幅是他的一生最愛-《富春山居圖》,更是題詩N次。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乾隆爺對這幅畫愛到什麼程度呢?下江南的時候都帶著它,而且高興了就題詩一首,想起來就寫個評語,興致來了就蓋個印章,可謂是寶中之寶。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這位爺大傷了一番腦筋。某日,有一位大臣進獻了一幅《富春山居圖》,乾隆爺這下可頭大了,到底哪個是真的呢?思來想去,兩幅畫水平都很高,可是自己已經題了那麼多字,面子不能丟呀,加上大臣的吹捧,於是咬牙說自己收藏的那幅是真跡,而後來進宮的那一幅自然就被當成贗品存放於宮內次品庫。後來,到了嘉慶朝,才有專家鑑定認為,乾隆收藏的那一幅是假的,就這麼著陰差陽錯的,乾隆竟然意外保住了一幅真跡。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說起這個《富春山居圖》可是大有來頭。它是元代“元四家”之首,著名的大畫家黃公望晚年力作,完成此畫的時候,他已經是80多歲了。這幅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就是他的師弟鄭樗(chū),字無用,所以黃公望在這幅畫的題跋上,稱其為“無用師”。

這幅畫能流傳到現在,可謂歷盡磨難,一波三折,期間竟有百年不知所蹤。到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方才有它的下落。它被“明四家”之一的明代繪畫大師沈周所收藏,但時間不長,沈周在想請名人題跋的時候,畫竟被偷走,流向市場,而沈周家貧,無力購回。為慰藉思念之情,他竟憑著超人的記憶力臨摹了一幅,取名叫《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雖為仿品,但卻是名家所作,情意皆濃,所以此畫也是屢易其手,最後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1488年,《富春山居圖》被蘇州節推樊舜舉購得,樊就把它拿給沈周看,沈周真是思緒萬千,於是在圖上題記曰“一時名輩題跋,歲久脫去”。可以看出,那時候的這幅圖已經比較舊了。接下來,這幅名畫的災難來了。

《富春山居圖》在明末時被收藏家吳洪裕收藏。吳洪裕對它酷愛無比,還特意建了一個富春軒來收藏。愛到什麼程度呢?睡覺時放到枕頭邊,吃飯時放到桌子旁,疲倦時拿它解乏,鬱悶時拿它解悶,就連喝酒喝高了也能作醒酒之用。但凡出門必帶著這幅畫,寸步不離。就連他逃難的時候,也是帶著這幅圖和智永法師的《真草千字文》走的。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吳洪裕愛這兩幅畫可謂如醉如痴,臨死的時候,竟然要效仿唐太宗殉葬《蘭亭集序》的故事。他首先將《真草千字文》付之一炬,然後讓家人將《富春山居圖》放在了火盆裡,就在這幅名畫即將付之一炬的時候,他的侄子吳靜庵趁亂將畫搶出。不幸中的萬幸,這幅圖僅被燒了幾個窟窿,從中間斷開,大部分留存了下來,並未全毀掉。真可謂愛也吳洪裕,恨也吳洪裕,一幅名師鉅作就這樣被分成兩段,分別流傳於世了。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該畫的前半部分較小,去除燒焦的部分後,大小為31.8釐米×51.4釐米,留下的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幾乎是完整的一幅畫,完全看不出是裁切出來的。這一部分被清初徽州書畫商吳其貞所收藏,併為其命名曰《剩山圖》,後來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後半部分大小為33釐米×636.9釐米,是原畫的主體部分,因有黃公望給無用師所作的題跋,所以被後世稱為《無用師卷》。這一部分也就是後來送到乾隆面前,又被他稱為贗品的那一幅。《無用師卷》後來流出皇宮,現存於臺北的故宮博物院。

乾隆一生愛不釋手的《富春山居圖》,因為什麼被一分為二?

那乾隆爺把玩的那幅是誰作的呢?這個還真沒有定論,只知道是明末文人臨摹,並偽造了黃公望等人的印章。仿品也算是高仿,有一定迷惑性,所以乾隆根本就沒看出來,這一幅畫被後人稱為《子明卷》,乾隆爺也就是在這幅畫上大題特題的。

這幅《富春山居圖》,假如沈周不大意,也許它還是完整的。假如吳洪裕沒點那把火,也許它也不會一分為二。假如吳靜庵的手再慢一點,也許它就消失了。假如乾隆爺看得準一點,也許真跡就面目全非了。所以,請珍惜眼前你擁有的,也許明天他就不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