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攜核心技術,開啟新徵程

比亞迪已然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的中堅力量。

2018年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年份,對於中國的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個徹骨的寒冬。這一年,中國車市破天荒地有了第一次負增長,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打拼的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車企,負增長的滿山滿谷,實現正增長的卻屈指可數。

但在這樣的逆境中,比亞迪卻在這樣的市場大勢下實現了逆勢增長,23.5%的同比增長成為國內車市幾近唯一的讓人心為之一振的數字。

更難為可貴的是,在比亞迪整體500028輛的銷售數字中,包含著227152輛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這意味著這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僅完成了108%的增長,更打破了自己在前一年的新能源車銷量紀錄,也意味著比亞迪第三次衛冕成功,第四度摘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獎盃。

全球四連冠很輕鬆嗎?

不,整個過程是無比艱難的。

從2008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決定上馬第一款新能源汽車F3 DM起,這就註定不是一條平坦好走的康莊大道。押注新能源汽車,顯示了決策者一往無前的勇氣以及高瞻遠矚的眼力,因為彼時放眼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可謂是悽悽慘慘慼戚,要知道,造出大火的Model S的特斯拉也是在2012年才敢於在環保和創新理念更加先進的美國硅谷推出,而中國推出一系列扶持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更要等到6年後的2014年下半年。

這是怎樣的一種孤獨的堅守和勇敢的魄力?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冷冷清清,國內同行也大多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在一旁圍觀。

後來的市場演化證實了王傳福對這個行業的預判是正確的。現在看來,比亞迪在新能源上的戰略規劃具有相當的前瞻性。能夠頂住壓力迎風而上,一堅持就是十年時間,這不是一般常人所能有的魄力。

全球四連冠,國內五連冠

十年堅守換來的是什麼?

是中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突破50萬輛的車企,是連續五年衛冕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的成績,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品牌的成功樹立。

在新能源汽車重點市場的北京地區,2018年比亞迪在這裡賣出了1.85萬輛新能源車型,市場份額佔到了32.29%。在天津市場,比亞迪插混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47%,全年領跑天津PHEV市場。

比亞迪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庭文驕傲地說:"在北京街頭,每3輛新能源車中至少有一輛是比亞迪。"

比亞迪:攜核心技術,開啟新徵程

十年堅持,還換來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全面爆發。2018年比亞迪插電混動銷量為12.39萬輛,同比增長87%;純電動銷量為10.33萬輛,暴漲142%。

全面迭代的"王朝"車型厚積薄發,實現了全面領跑:唐家族年銷6.2萬輛,累計銷量突破12萬輛。其中"首款C-NCAP五星安全新能源車型"全新一代唐全年熱銷5.98萬輛,連續五個月銷量過萬,成為進軍主流合資品牌30萬價格區間的強大中國車;宋家族年銷22.54萬輛,累銷衝刺50萬輛,其中宋MAX年銷14.11萬輛,成為十萬級MPV銷量冠軍;元家族年銷4.19萬輛,累計銷量超過11萬輛,元EV360年銷3.57萬輛,穩坐"十萬級純電SUV引領者"寶座;秦家族年銷6.59萬輛,累計銷量超約17萬輛。

比亞迪:攜核心技術,開啟新徵程

核心技術是王道

這麼多年的堅持,還換來了比亞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完整的產業鏈以及產品佈局。

作為唯一一個掌握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中國本土車企,比亞迪多年來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已掌握電池、IGBT、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已率先佈局sic,預計2030年全面替代IGBT。

未來,每一個在智能汽車上享受著汽車智能化帶來的超乎今天的我們想象的便捷生活的時候,都應該記住這樣並感謝這樣一個名字——DiLink。

DiLink,這個世界汽車史上第一個汽車硬件開放平臺,打造他的比亞迪亦將由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自己有能力打造車聯網的"傳統"車企。

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將向全球致力於打造汽車使用場景生態的開發者們開放包括整車341個傳感器的整車數據層和控制層,開發者藉此可以獲取安全駕駛、行車信息、網聯娛樂、舒適便利、底盤操控、健康保障共六大類數據及對應的66項控制權限。

汽車由數萬個零部件構成,分屬於上千家供應商,要打通這些零部件底層的電子電器架構,可以說難比登天。

但比亞迪做到了,因為多年來堅持的垂直整合體系,以及堅持每一個核心技術的研發的理念,比亞迪打通了IT+硬件+軟件+造車的任督二脈,全球範圍內能夠有能力打通一輛車的腦、眼、鼻、口、耳、手、腿、腳的,只有比亞迪一家。

多年以來,比亞迪堅持正向研發,堅持垂直整合,堅持掌握核心技術,在Dilink上終於可以得到集中回報和大放異彩。

大放異彩的還有e平臺,"33111"整個汽車界聞所未聞的必殺器。

"e平臺"設立的標準是其他電動車平臺短期之內難以企及的。比亞迪的優勢是,上述技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集成和打通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競爭對手需要協調不同供應商進行協作,在短期內打造這樣一個整合好幾融會貫通的電動車平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國汽車未來的道路屬於新能源汽車,而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一定是屬於踏踏實實造車,認認真真研發,對產品,對技術,對用戶,對產業充滿敬畏的車企。

比亞迪:攜核心技術,開啟新徵程

比如,近期推出的基於爆款車型EV360升級而來的純電動版EV 535,續航里程的大幅度提升正是得益於比亞迪的三元鋰電池技術,不僅是這款車型,實際上受益於擁有核心技術的動力電池產品,比亞迪的多個現款車型的續航里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接下來的2019年,比亞迪要做些什麼?

首先是好產品,包括綜合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的唐EV600,以及宋MAX DM、更高續航里程的元EV和一款全新SUV,以及一款轎車都將面世。

還要有好渠道,新增 "e網"銷售網絡,佈局專注精英人群的"王朝"和專注年輕、新銳用戶的"e網"兩個產品陣營及銷售渠道,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中國有哪家本土車企,把產品成功打進了歐美日這樣的汽車強國市場,又是哪家車企,把新能源車賣到了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個城市?

有,且只有一家,比亞迪。

這背後,值得每家汽車企業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