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用戶突然“關停”花唄: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察覺了什麼?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衣食住行到支付方式,都有了質的飛躍。支付寶逐漸出現在人們視野,佔據了當今手機app的主要市場,和微信併成為21世紀兩大支付巨頭之一,吸引近10億用戶入駐,將螞蟻金服做到破萬億的市值,在2019年的尾聲中,支付寶紅包幾乎佔領了大部分流量熱度。

許多用戶突然“關停”花唄: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察覺了什麼?

然而,在我們歡度新年,慶賀瓜分了15億紅包的時候,有部分用戶卻悄悄關停了花唄,推出了支付寶活躍用戶群,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究竟察覺了什麼?

許多用戶突然“關停”花唄: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察覺了什麼?

第一類用戶屬於“無力償還”型,支付寶花唄推出後,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過去,只有擁有銀行卡的人才能“超前消費”,對於部分用戶而言,門檻太高,還有學歷的限制。而支付寶花唄的推出,彌補了市場的空缺,花唄帶有“全民”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是另一個“拼多多”,托起了下沉的市場。同時,也讓中國進入一個超前消費的時代。

許多用戶突然“關停”花唄: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察覺了什麼?

不少自制力稍差的上班族,在消費的過程中,肆無忌憚,從而欠下了高額度的花唄。每到1號,花唄賬單推出,部分用戶因為無力償還,導致拖欠和分期。經過痛定思痛後,這類用戶決定關停支付寶花唄。

第二類用戶屬於“理智型”。他們先看看自己的花唄額度,他們察覺到在花唄消費中,隱形的財務危機。在購物中,很多人誤把花唄額度當成自己的現有資產,刺激了慾望的膨脹,這個時候,人往往是不理智的。過度高估自己實力的情況下,許多人無限制的使用花唄,導致負債累累。

許多用戶突然“關停”花唄:以這兩類人為主,他們察覺了什麼?

無論是哪種用戶,在察覺到花唄的本來目的後——花唄最開始推出,是為了盈利,刺激消費。選擇關停花唄,都是一個理智的決定。許多人在大學時候,開始使用花唄,之後就“泥足深陷”,基本上每個月得還2000以上的花唄額度,而當你使用的金額越高,支付寶平臺給你的額度越大,這無疑刺激了你消費慾望的膨脹,從而展開惡性循環。在領完花唄送出的紅包後,部分用戶選擇關停花唄,是很理智的行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超前消費是不可取的,你們記住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