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我印象里,大概三岁半就因爸爸在县城工作的缘故进城了,在太行山的山巅小城山西陵川县上幼儿园、小学、初中,然后到晋城一中读高中。18岁来到北京,到现在,对北京的熟悉应该是超过任何一个城市。然而,故乡的那根线对我牵扯是最紧的,我总觉得,老家才是家,回到那块土地上才最踏实。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小时候,老家南垛村很热闹,有爷爷奶奶,二叔二婶,三叔三婶,还有叔叔婶婶家的孩子,四个妹妹都在老家。所以,自从进了城,我每天都期待着放假回老家,哪怕是回家种地,收麦子,收玉米棒子,都觉得很开心。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独自坐公交车回到营里村,然后再走一里多地到老家南垛,走小路下坡可以更近一点,我一路上都是蹦蹦跳跳,路边都是花花草草,偶尔我还会采一朵学名为蒲公英的小黄花,无忧无虑,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甚至哼起了歌曲: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看见绿的草。”

在我回老家的途中,永远看到的都是春天,然后我自己还会自言自语,说我是山里的野孩子,在这里最自由。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回到家,第一件事肯定是大声叫奶奶,然后奶奶就从堂屋里,踩着小脚出来张望,她知道是“梅回来了”,然后张罗着给我们做一顿好饭。夏天厨房就在堂屋外面的院子里,我们这个院子是开放的,可以走行人,院子种的有一棵苹果树,还有一棵梨树。东屋一出门就有一排石凳,我们吃饭基本上都会坐在外面的石凳,或者门墩那里,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是我们那一代人独享的幸福。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奶奶是村子里的能人,她生过八个儿子之后,自己就成了专业的接生婆,估计村子里有不少同龄的小伙伴都是她接生的;她有祖传秘方治疗牛皮癣,通过割耳朵出血、再上药的土办法,就可以治疗皮肤病;东家西家有个家庭纠纷或者办大事小事,都请她来帮忙指导。

奶奶不仅仅在村上的名望高,更是全家的主心骨,她做饭可是高手,会省吃俭用,去省城太原的时候她会给我们几个孩子带礼物,那个时候,我会特别嫉妒二姐、东莲和素莲,因为她们三个都是奶奶亲手带大的孩子,礼物会比我的好。现在想想,孩子时代的小心眼是多么简单可爱,而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快乐和烦恼。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爷爷(我们称老爹)下地回来,经常会带一把“小蒜苗”或者“香菜”。总之,爷爷是一个乐观、博学多才的种地老把式。他用手比着长长的玉米穗,“你看,现在人能不能!这玉米可以长到这么长,一个杆上两个穗!”言语之中透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赞叹不已。

饭后,爷爷坐在石凳上,就开始讲他从村子里听书看戏得到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岳母给他背上刺字;刘备天生帝王相,他耳朵长,手臂可以过膝盖;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替父从军等等。爷爷还会拉二胡,他好像还是乐队里的成员,等地里的农活忙完,空闲下来,他就会拉上几个小曲,爸爸和三叔都会拉,可惜了我没有传承这项技能。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小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都会帮助家里干农活,点豆撒化肥这些技巧,都是爷爷教我们的。春种秋收,把汗水播撒在田野里,估计也有很多次干不好挨骂的时刻,或者累坏了想哭的瞬间,印象里,会有夏天割麦子,手臂都是划痕的模样,还有秋收玉米,在地里被雨淋的经历。我们还会在下大雨的日子,在东屋的楼上,一起比赛戳玉米粒,屋外雨声淅沥,屋内争抢第一的呼声此起彼伏。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美好场景,这些都让我们长得更结实,让我们懂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艰辛,珍惜粮食,热爱生活。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二叔人特别老实,话不是很多。家里养了骡子,那可是种地干活的主力军。二婶爱笑着跟我说,“你去了大城市,住的都是高楼大厦,你看你穿得多好,是啥啥好面料,就看不上我们这些农村人了吧!”这时候,我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有时候我也假想陵川小县城或许就是大城市,不知道外面的更大的城市是什么样子,那时我们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台电视机。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三叔、三婶自从承包了果园,家里就殷实富足起来,秋天去摘苹果的时候,我总是爬上爬下,把最高处的苹果想办法摘下来,偶尔会坐在树的主干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枝叶散射到我身上,我咬一口红苹果,酸甜的果汁一直进到心里面。我听到一同来摘苹果的村里人说,这个果园多亏了你爸,当年在农业上的时候,种了很多树,而且还从全国各地找来树种,嫁接了当今最好的红富士品种,我们现在享福了!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这个时候,我从村子里七嘴八舌的大人那里获知:我有一个勤劳能干的妈妈,她养猪是村子里最肥的大白猪,养蚕同样是方圆几个村子里最好的妇女,里里外外都干脆利落;我爸爸曾经在村子里种了很多树,不仅有果树,还有杨树和桑树,村子方圆很多里都有他种的树,十几年,二十几年,小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时,我就会对爸爸油然而生敬意,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会探索创新,善于奉献的榜样。

爸爸不甘于平凡,后来从民办教师考了公办教师,再因为书写一笔好字,进入了县城教育局。他的努力成就了我们兄妹四个有好的读书环境,都有机会在县城里读书。每年,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对联都是爸爸写的,那时候我看着他写对联,感觉能写一笔好的毛笔字可真厉害!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后来,为了给家里增收,爸爸决定把家里的自留地种上苹果树苗,从在县城的大街上收集苹果籽开始,我们全家开始了一项长期工程。把大街上随处扔着的苹果核捡回来,然后我们洗干净挑选饱满的苹果籽,等到冬天放到装满潮湿沙土的几个搪瓷盆里,为了确保发芽环境还要放在屋子里的地窖里。春天,把这些小芽小苗种到地里面,长成苹果苗之后,到第二年夏天就可以嫁接品种了。

小学毕业升初中的那一年夏天,我11岁,暑假很长,我都是在阳光下嫁接苹果树过的整个假期。有的时候,我就坐在泥土地里,用专业的嫁接果树刀子,熟练割开一道“T”字型口子,然后把嫁接的果树品种植入进去,再用塑料带绑好。很熟练也很辛苦,这大概是我上学时和泥土打交道最密切的一段时光,也是最难忘的一个暑假。大概有四五千棵树苗后来卖了出去,相信它们长成成了大的苹果树,一样有酸甜可口的果实进入了千家万户。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假期回老家,最快乐的还是过年的寒假,走街串亲戚,就有压岁钱啦,从一角两角五角,再到一元两元十元,爷爷奶奶给的总是最多的。然后,我们就从数压岁钱学会了认钱的多少,从推火车学会了认扑克牌上的数字,然后看爷爷打麻将,我给他当耳朵和眼睛的助理,我们几个孩子围在火炉边,互相打闹,互相谈论城里村里的新鲜事,感觉整个世界都如村子里的天空一样蓝,感觉快乐和烦恼就像夏天的萤火虫,星星点点总是一闪一烁,有时候又消失在夜空中再也没了踪迹。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童年不知什么结束的,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天在实现儿时梦想的道路上拼命奔跑,忙碌得无暇追忆往事。珍藏起来的,永远都在心灵的深处,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涌出来。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村前那条小河如今已经干涸,村子里的老房子,大多院子里野草丛生,我们那个四五十户的小村庄,大概现在人气越来越不兴旺,剩下最多的只有老人和孩子。但那里,依旧是承载我们童年记忆的一片土地。去年八月十五,我陪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爸爸抱着“三圣宫”院子里那棵大树,他说这棵树已经四十多岁了,一个人他都抱不过来了,时光穿越几十年,我们也成了孩子眼中的大人,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担当的主力军,我们一方面要仰望星空,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回望初心,回到成长的地方,原来我一直都在那里扎根。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一粒种子会在他播种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我是从这个小村子里的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如今走遍世界各地,依旧挚爱自己的老家,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基所在。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原创|快乐的老家记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文章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