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

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4岁的儿子孟祥(化名)陪着孟祥的外公一道春游。路上,孟祥口喝了,妈妈便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来,要孟祥给外公一个。没想到这个四岁的孩子将两个苹果拿到手里后,分别咬了一口。看到儿子把两个苹果都咬了,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既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管教好孩子,又想训斥孟祥这孩子没有礼貌,于是就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儿子孟祥。只见孟祥看到妈妈这般颜色对待自己,结果把想要说的话又咽到了肚子里。 可是,外公既没有怪罪女儿,也没有给外孙孟祥脸色看,而是亲切地抓住外孙子的小手,满面笑容地问他:“乖孩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一口呢?”只见孟祥毫不迟疑地对外公说:“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吃。”

听了孟祥的回答,外公非常地高兴,并爽郎地笑了起来,而母亲也激动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有如此懂事的儿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对孟祥的急躁情绪和行为感到羞愧。

一个四岁的小孩,在自己口渴之时,当同时拥有了两个苹果时,不是首先想到自己,而是想到了最年长的外公,为了把最甜最好吃的苹果让给外公吃,自己就分别咬了一口尝一尝。看到这样既平常但又非同凡常的故事,真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高兴。古有孔融让梨,今有四岁儿童孟祥让苹果,这不是我们人类社会文明上的巨大进步吗?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对此,当母亲的理当感到自豪和高兴才是呀!可为什么她起初非但不表扬孟祥,而且还狠狠地对待儿子瞪眼睛并想训斥他呢?由此可见,小孟祥没有错,而是由于妈妈不必要的误会把事情想错了。

此时,幸亏沉稳而又细心地外公遇事没有发火,问清了缘由,这才把一场误会澄清,将女儿的阴天转为光明,很快便使大家心情舒畅了起来。同时,也给四岁的孩子孟祥昭雪平了反,才对孟祥的为人有了正确的认识。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

而面对四岁儿子孟祥为老人让苹果的动情动人之事,当母亲的开始为啥不但不予理解,反而想要责怪儿子呢?这事不能不让人深思。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说明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注重讲礼仪和文明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互敬互爱,和谐相处,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从一定的层次上还表明,古代孔融让梨,是把个头大的让给哥哥吃,让给大人吃,而自己捡吃小的,这仅是注重了表面上的现象,是从外表上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可孟祥让苹果就不同了,他不光是注重了表面现象,而是通过自己先尝一口之后,甄别优劣,再把最好的苹果让给外公吃,这要比古时候的孔融更进了一步,更加聪明,因为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这样的举动更应该受到称赞,传为佳话。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的故事告诉他们,人们遇事应该多往好处想。不管你面对的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在对对方的一些行为举动上,应首先多往好处想,要相信别人。因为,这世界本来就是光明灿烂的,虽然有时有阴雨天,但总起来讲,还是晴天多,阴雨天少。人,更应当是如此。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想做有利于别人的事的好人。一心为自己,从不想别人的人,一定是极少数的。只有自己首先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才能遇事把别人往好处想,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不把别人给想歪了。一个四岁的小孩,在自己口渴拿到了两个苹果时,没有自己单独吃,还能想到他人,仅凭这一点就应该受到肯定和表扬的。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的故事还提醒我们,每个人在遇事的时候应当进行冷静地思考,不能盲目行事。就以上面那位四岁的儿童孟祥为外公让苹果的事例来讲,从现象上看,小孩分别把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似乎是不讲卫生,或是自私的表现,但究竟他是怎么想的呢?作为大人来讲不应当着急,不能在未弄清原由之前就盲目下结论。在这一点上,外公就做得比较恰当,他不但不发火,而且以平常之心,面带笑容的对待孩子,问清了后再说。结果证明,还是当母亲的遇事着急,凭自己的想象判断错了,而且差一点错怪了孩子。通过这件事,我们应当从中认真吸取教训。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的故事还启示我们,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并非是一朝一夕或一代两代人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作父母的,都有教育女子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而且在培养教育孩子上来讲,不光是注重身体健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思想道德上的健康教育。这项工作,事关千秋之大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明白,教育孩子的问题,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幼小时就抓。尤其是当父母的,不但要注重言教,而且还要注重身教。

要做到,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当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当父母的如果对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或不敢相信对自己孩子的判断力,那就很难说是否能教育好孩子,也很难说是否能作一个称职的父母。譬如上边讲的孟祥主动给外公让苹果的事,他为什么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呢?作父母的首先要进行思考和观察,是不是他们常常听大人所讲的“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先亲口尝一尝”的警示的模仿呢?如果这样判断和想象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想到孩子先咬一口是不讲卫生、对大人不讲礼貌的定论了。我们应当明白,幼小孩子的心虽然是稚嫩的,但他们又是十分地善良的。

从孔融让梨到孟祥让苹果

切记:童心可敬不可欺呀!看来,我们应当如何使许许多多个孟祥式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这绝非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