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血技術成功助力救治凶險性前置胎盤產婦

近日,浙江杭州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聯合產科、手術室以及輸血科等多學科聯合,成功為一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產婦實施術中自體血回輸,最終母子平安併成功保留子宮。

自體血技術成功助力救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

翁女士,39歲,8天前因自覺胎動增多半天,查胎心監護可及不規則宮縮,入住醫院產科。經病史瞭解,翁女士曾查B超提示“胎盤後壁,胎盤下緣部分覆蓋宮頸內口”,隨著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胎盤逐漸覆蓋子宮頸口,以致形成完全性前置胎盤。由於這個診斷繼續妊娠存在致命性大出血的風險,生產過程中也會出現大量出血,因此,入院後,產科主任孔建平等根據孕婦病史及相關檢查,邀請多學科專家開展會診,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和應急預案,其中由於無法經陰道順利分娩,只能選擇子宮下段剖宮產;由於術中有致命性大出血可能,徵求了患者本人意願,自體血回輸成為最佳選擇。

1月10日,手術在多科協作中順利開展,術中翁女士出血800多毫升,所有出血經過分離、洗滌及過濾後回輸400毫升。最終,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在未輸異體血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手術。這也規避了異體血輸注風險,加速了翁女士的術後康復。

自體血技術成功助力救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

麻醉科主任汪三嶽介紹,正常產婦剖宮產術出血量約200-400毫升,翁女士出血達到800毫升以上,再加上生產大量消耗,已經嚴重危及母兒生命。此次自體血技術也是首例應用於該診斷的高危產婦,成功為母嬰的生命與健康保駕護航。他介紹,市一醫院自體血技術開展於2012年,僅2018年度就已經開展回收式自體血回輸383例共127711毫升,貯存式自體血回輸4例共1600毫升,稀釋式自體血回輸1例共400毫升。

“當然,自體輸血並不是任何人都適用,也有相應的適用指徵。”汪主任介紹。自體血回輸用於其他手術病人已經普及,但由於羊水栓塞、胎兒細胞汙染等致命性危險因素,產科大出血自體血技術發展較慢。但近年來由於技術的進步,加上白細胞濾器的應用,這一禁區逐漸被打開。

據瞭解,兇險性前置胎盤是產科常見的危重併發症,極易發生迅速且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是產科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中常因術中大出血而施行子宮全切術。翁女士在手術中大量出血,經自體血技術立即得到血液回輸,同時,輸入自己的血液也避免了輸入大量異體血所帶來的併發症,此外,也順利的保住了子宮,術後翁女士恢復良好。

自體血技術成功助力救治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

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市一醫院手術量急劇增加,特別是成為浙醫二院建德分院後,年手術量增長明顯,僅三類、四類手術更是大幅提升,技術難度、精度也更加突出。自體血技術自2012年以來,已經實現了全天候和無縫隙開放,為醫院節省了大量血源,特別是夏季用血緊張時期。據統計,該項目開展至今共完成自體血回輸553030毫升。

科普閱讀

在國外,尤其歐美,自體血已開展了許多年,在德國、法國等國家的患者中,60%—70%的病員接受自體輸血。而我國則起步較晚,開展率不高,應用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案例更少。自體輸血與異體輸血相比,其優點在於:自體輸血可以節約用血,彌補血源不足,不需檢測血型和交叉配合試驗,臨床反應時間快,為搶救贏得時間;可避免同種異體輸血產生的抗體抗原免疫反應所致的溶血、發熱和過敏反應以及輸血傳播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瘧疾等;可避免差錯事故,減少患者醫療經費開支等。

根據血液來源和保存方法的不同,自體輸血可分為三類,即貯存式自體輸血、稀釋式自體輸血、回收式自體輸血。貯存式自體輸血,是指手術前一定時間採集患者自身的血液進行保存,在手術期間輸用;稀釋式自體輸血指在麻醉後、手術主要出血步驟開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液,在室溫下保存備用;回收式自體輸血是用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與自體血回輸機將患者在手術中或創傷後流失的血液回收,經機器過濾、洗滌、濃縮等處理後,在術中或術後回輸給患者。前提是患者流失的自身血液中紅細胞基本正常,沒有被破壞、汙染,回收後可重新利用。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前兩種自體輸血方式,而回收式自體輸血方式則較少,特別是產科大出血應用,主要原因是各大醫院對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比較謹慎。原因一是由於女性在剖宮產或者自然分娩過程中,羊水很容易汙染到血液。如果回收的血液在處理過程中處理不當,容易把羊水等回輸給產婦,導致產婦羊水栓塞發生危險;二是陰道本身是和外界相同的通道,容易受到白細胞以及其他細菌的感染。回收後處理不當也會把白細胞等回輸給產婦,導致感染。

“所以,在回收式自體輸血過程中,需要嚴格的操作和過硬的醫療團隊。”汪三嶽主任介紹說,“自體血回輸相當在手術中自己給自己輸血,這種血液對病人來說才是最寶貴的,因為血還是自己的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