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安東師範專科學校,後為丹東四中教學樓,現為寶山寺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安東師範專科學校的畢業紀念章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二十世紀末為丹東市第四中學教學樓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現為寶山寺


1964年5月31日《安東日報》報載:

《友愛》記六名少先隊員幫助癱瘓兒童學習的故事

李忠琴,家住六道口小學附近,是一個手推車運輸隊老工人李全業的獨生女兒。十年前因患小兒麻痺症,經醫治無效,一直癱瘓在炕上。小忠琴多麼希望能和小朋友一樣上學讀書啊!但由於病魔纏身,不能到校讀書。

小忠琴的遭遇,引起了六道口小學四年一班小朋友的同情,她們替她著急不安,為她想辦法。

由榮金鳳、鄒燕鶯、李永華、張君英、李文娟和劉喜琴六名少年隊員做李忠琴的小先生,分成三組,每天放學後到李忠琴家教她學習。

開始,小忠琴的理解力較低,記憶力也不強,有的字當時學會了,第二天就又忘了。小先生們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從分析字形、字音、字義,找容易混淆的字進行比較等方法,幫助她記憶,直到忠琴學會為止。

忠琴由於身體不好,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有時不耐煩了,小先生就給她講保爾、吳雲澤、雷鋒的故事,鼓勵她勇敢地和病魔鬥爭,努力學習。

忠琴在六個小先生的熱心幫助下,學習進步很快,現在已學到小學五年級語文和算術,每學完一冊後,她都主動要求和在校同學一起參加測試,每次測驗都達到九十分以上。上學期期末考試,忠琴算術考了一百分,語文得了九十八分。經過不到兩年的學習,現在小忠琴不僅能看書、讀報,還能記簡單的賬目,能寫信了。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小先生正在教李忠琴學習算術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榮金鳳、鄒燕鶯、李永華、張君英、李文娟和劉喜琴六名少年隊員與李忠琴的合影。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安東日報》報載:駐軍某醫院知道了李忠琴的病後,派軍醫來李忠琴家,按摩、烤電、打針,李媽媽問起藥費的事,醫生們說:“給忠琴治病的藥費,都由黨和毛主席給報銷了”。


1964年9月30日《安東日報》報載:

今年我市新建五所學校

今年我市新建了五所學校,有四所學校(兩所小學、兩所中學)已經落成,有一所學校正處於收尾階段,這些新校舍都是混合結構,二、三層樓房,共設有五千個座位,新校舍都建立在工廠附近,勞動人民聚居的地區,當今兒童較多的地方。

這些校舍經過設計師們的精心設計,既能適合教育要求,又能保護學生的健康和視力。室內光線充足,空氣清新,安有上下水道和暖氣等設備,每個校舍裡都設有良好的照明設備,每個校舍裡面都有音樂、理化和實驗等房間,晚間教育也都有良好的照明設備。從八月份開始,已經有五千名中小學生走進了這些寬敞舒適的新學校。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1964年9月30日,新建安東市第十八中學校舍已經開始起用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後來的丹東市第十八中學,現在已經改為丹東廣播電視大學

安東(現丹東)陽光下的文化教育(二)

我市中小學前班開學,開學前,教師到學校備課,信心百倍迎接新學期。新學期開始了,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愉快地走進學校,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

從照片上孩子們的著裝和老師的笑臉,時間應該是在1964年到文革前,那是一個充滿陽光,生活安定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