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說起宋徽宗,大家都認為他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徽宗初期頗為英明, 清代學者王夫之在《宋論》中評價到:“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觀......”。那麼徽宗初始時期是如何英明又是如何治國理政的呢?也許從他頒佈的一些新政策中找到答案: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建中靖國銅幣

1.惟才是舉,重用賢良。

字面意思我們就能知道,宋徽宗摒棄了以往的朝野兩黨之爭的局面,人才都要通過科舉來選拔,並選用有才能的人、平反被打壓的人,比如文彥博、蘇軾、範純仁(范仲淹之子)、韓忠彥等。對於已經死去的要恢復名譽,上了年紀的就給予優待,年輕力壯的像韓忠彥就委以重任,放在關鍵的位子上。這樣的舉措讓有才能的人就看到了希望,官場開始有了一片清明和朝氣。

2.廣開言路,察納忠言。

為了能聽到大臣的意見,徽宗鼓勵臣子們建言獻策,要把過去君臣的緊張局面打破,宋朝在他之前並不是沒有鼓勵納言,但是都不夠誠意,而且有個專門的機構叫“編類臣僚章疏局”,這個機構就是專門用來審查大臣的諫言,誰說了什麼,想表達的意思,要經過反覆審查篩選然後再添油加醋才給皇上看,其納言的實質就已經變了,因此大臣們也不敢真的有話直說。徽宗認為不應該存在,立即就撤掉了這個審查言路的機構,要求臣子要原原本本的把想法說出來,這不可謂不開明。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徽宗千字文(局部)

3.貶謫奸佞,革除陋規。

這一條的意思大概就是撤掉並懲罰那些貪汙腐敗無作為的官員,去掉不好的習俗和無用的設施。這裡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徽宗查看皇宮,走到後院東門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倉庫,倉庫在皇宮很常見,但是這個倉庫很古怪,既沒有和其他倉庫相連,孤零零的坐落在角落,更加奇怪的是倉庫周邊很荒涼,雜草都不生長,徽宗覺得很怪異就問管理的官員這個倉庫是幹什麼的,裡面裝的是什麼。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倉庫是毒藥庫,為什麼叫毒藥庫,很顯然是存放著毒藥的倉庫。原來這個毒藥庫自太祖以來就存在了,主要是用來毒殺那些不軌之臣用的,而且要求川蜀兩廣地區每三年進貢一批最毒的藥物進來,太祖到徽宗都有一百五六十歷史,那裡面該藏有多少毒藥啊。徽宗聽了之後也很詫異,表示在皇宮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說這個倉庫,並認為如果官員犯了罪不致死罪就沒有必要毒死,就算是犯了死罪也應該光明正大的進行處罰和行刑,這個倉庫沒有存在的必要,於是就撤銷了倉庫和相關的制度。大臣們一聽說要撤銷,紛紛稱讚這徽宗聖明嚴謹,如果他自己不撤,平時誰敢這樣諫言呢。

4.不搞門派鬥爭,保持中正公允。

不搞鬥爭很顯然是要放棄以往的黨派鬥爭,宋朝自經歷“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就是源源不斷的門派鬥爭,不是你打倒我就是我打倒你,如今徽宗要保持中立公正,誰說的有理就支持誰,並且繼位一年就更改了年號為“建中靖國”,可見他的決心。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宋徽宗花鳥畫

通過這些新政,大宋朝開始出現一片新的繁榮景象,朝臣們也熱情高漲,徽宗虛心納諫在史書上也留下了不少佳話,其中有那麼幾個很值得回味。

一個就是徽宗“躲著大臣修宮殿”,當時有個大臣叫張商英,聽說徽宗想重新裝修一個老舊的宮殿,就諫言說我們大宋雖然富有天下,國庫豐盈,但是老百姓還有很多過著苦日子,不應該鋪張浪費、大興土木,徽宗接受了他的建議。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徽宗還是覺得那個宮殿實在太破舊和其他的地方不搭調,就偷偷的命工匠重新休整裝修,而且要求他們要趁張商英不在的時候幹活,就這樣修修停停,最後才慢慢修好。

第二件就是“驅珍禽”,徽宗自幼喜歡繪畫花鳥,他的畫有百分之八十都是花鳥,在端王時期府裡就養了不少珍貴的鳥,當了皇帝之後也就隨之搬進了宮,每天下班徽宗都要去和鳥一起玩耍,甚至鳥跟他混熟了都直接飛到徽宗身邊,可以說這些從全世界各地運來的鳥兒就是他的寶貝。然而有個大臣叫江公望注意到這件事,就對徽宗說,如今陛下已經不是端王了,如果讓百姓們知道皇上下了朝就和一群鳥呆在一起,他們會說皇上玩物喪志,這不太好。徽宗聽了他的話覺得他說的對,就命令手下將鳥兒趕出皇宮,有些鳥兒在皇宮住慣了不願離去,徽宗就親自去和太監們一起趕走他的心愛之物。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桃鳩圖

第三件就更出名,叫“扯龍袍”,當時有個大臣叫陳禾,官職為右正言,就是給皇上提建議的人。當時皇上看他官做得不錯準備給他升職為給事中,陳禾就想著這還有很多話沒有跟皇上講,趁著還沒升職趕緊把要說的說了,徽宗就仔細聽他講誰是貪官誰做了什麼事,過了良久,徽宗有些不耐煩,再加上要開晚膳有些餓了,想走掉,便說,愛卿你看這時間不早了,今天就談到這裡,改日再議。陳禾見皇上要走,他這還有最重要的話沒說呢,那怎麼能讓走,下次不知道啥時候呢。徽宗正要起身,陳禾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就這樣一個一拉、一個一扯,皇上的龍袍都被他撤掉了一塊,陳禾和當時的內侍都驚呆了,古言就有“打了太子是個死,扯了龍袍也是個死”,都準備下跪替陳禾求情,以為徽宗會大怒,徽宗開始也是一愣,接著就說你這是幹嘛呀,把朕的衣服都扯壞了,這叫我怎麼穿嘛。這下發現徽宗沒生氣,陳禾更大膽了,就下跪舉雙手順道,如果皇上因為聽了臣的意見不惜扯壞了龍袍,臣願意為皇上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徽宗聽了這話龍顏大悅,立即就命人賜坐給他並說道:“愛卿有此言朕復何憂?”,然後也覺得不餓了,認真將陳禾的話聽完。第二天這件事就傳遍了朝野,朝堂上下一片沸騰,都在議論這樣的好皇帝歷史上又有幾個能做到啊。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崇寧通寶

然而這樣的開明新政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以改年號算起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徽宗繼位一年後就修改年號為“崇寧”,隨之而來的就是風雲突變,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所謂“崇寧”,就是要遵從神宗的變法政策,那麼新的時期徽宗又是如何有了這麼大改變呢?且看他做了哪些措施讓民心開始向背:

1.撤換大臣,另起爐灶。

崇寧時期開始以各種罪名和藉口撤換一批原來受到重用的官員,培養新的一批人員為他後續變革做準備。

2.改元崇寧,決意紹述。

意思就是推崇熙寧變法的內容,紹就是繼承的意思,繼承神宗的新法,現在不同了,只要你是舊派就是對立面,誰站在對面就把你抓起來,排斥在外。

3.出爾反爾,言者獲罪。

去年還鼓勵臣下有什麼意見可以大膽說出來,絕不怪罪,現在不行了,誰亂說就抓誰,提的意見多懲罰就越大。《清波別志》中評論道:“當初親下求言詔,引得來胡道......”,說的就是宋徽宗這個政策變化之快,態度變化之大。

4.殘酷鎮壓異己,焚燬大量經典。

那些個不變法守舊的統統遭到鎮壓,曾布就是個例子,當時遭到罷免,並受敵對勢力迫害,連同親屬都受到牽連。大量銷燬經典著作就包括蘇軾、司馬光、秦觀、黃庭堅這樣的大人物都不能倖免,其中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差點毀於他手,若不是因為一個人恐怕今天我們已經見不到這本300多萬字的鉅著了。當時宋徽宗下令,將這些人的所有著作和原版都要徹底焚燬,太學博士陳瑩中知道司馬光為了編纂這本著作從壯年一直寫到老年牙齒鬆動,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焚燒十分可惜,就找到一個空子保全了這本書。這個空子是什麼呢?那就是這本書的序言,它是神宗寫的,神宗既然為這本書寫了序言可見是肯定這本著作的,當時陳瑩中就想必須引起注意才能保全,於是他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引用了這段序言,考試後,就找到負責焚燒司馬光著作的人(就是蔡卞的兩個手下)說《資治通鑑》的序言是神宗寫的,如今你們要紹述,怕有不妥,如果去請見徽宗恐怕又讓皇上難看,以後皇上反悔豈不官職不保,怎麼地都是辦事不力,那兩個人最終思來想去就封存了《資治通鑑》及其印刷版。這樣這本歷史鉅著才得以保留一下來,等過了那一陣風氣,他們就又可以拿出來印製閱讀了。然而像司馬光《資治通鑑》一樣被保護的又有多少呢,徽宗時期還是焚燬了很多作品。

史話宋徽宗(三)建中靖國新政短 崇寧一改大宋變

資治通鑑

宋徽宗短短的兩三年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究竟為何,歷史學者有不同的爭議,也許是因為徽宗繼位時候還太年輕,容易受到左右的影響,宋徽宗政治上的不成熟一直持續到了晚年,所以它本身就是個謎;另外一個可能就是他一手扶持的韓忠彥這一派系本來就不善於黨羽鬥爭,後來被另一方打倒也是重要的客觀原因,所謂近墨者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殊不知,宋徽宗的這些轉變已為後面大宋的潦倒與滅亡埋下伏筆。那麼宋徽宗究竟是被哪些權臣寵臣影響,自己又是如何走上昏君之路呢?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