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作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总结会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考古项目,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的工程建设,做好水电站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自2011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水电站淹没区进行了较长时间、大量的文物调查。2017-2018年,三家单位对此前调查中发现的多处遗址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在为期一年多的田野考古中,发现了猴子洞、河头地、大劈山、大坪子、河东田等多处重要遗址,让横断山脉南部区域的文化面貌逐渐清晰。

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作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总结会

2018年11月6日,“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地阶段性工作汇报及工作资料汇总总结会”在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举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三家单位的主要领导、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参与发掘的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考古专业学生共计6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作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总结会

会上,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连锐、李江涛、高寒等考古领队就自己负责的发掘区域作出阶段性汇报,公布了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内多处遗址的调查与发掘,以及大量地下文物的出土情况,并结合碳14测定、古生物分析、植物浮选等多学科手段,对区域内从新石器至明清时期的人地关系、生活模式、生业形态等方面做出分析与研究。

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作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总结会

在对乌东德淹没区的发掘中,发现了截至目前金沙江流域最大的石棺葬墓群,为金沙江流域石棺葬葬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在大劈山墓地的发掘中增加了一批新的出土遗物信息,墓地内出现的少量割肢葬、割头葬,这种独具特色的葬俗为进一步探和研究金沙江中游地区的石棺葬提供了新的线索与资料。

乌东德水电站发掘工作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总结会

会上,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唐亮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对奋战在第一线的考古工作者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强调了一线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并建议加大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后续的工作继续顺利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