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合資車國產後是否“減配”?看看這份頂壓測試報告就知道了

這些合資車國產後是否“減配”?看看這份頂壓測試報告就知道了

據瞭解,通常情況下,汽車車身組成件是衝壓成型,但還有焊接、結構設計,最後才是系統的整體強度,當然,鋼板厚薄用料對車身強度大小起到了最為關鍵的影響,而“車頂靜態壓力測試”是借鑑美國高速公路管理局(IIHS)的車頂強度測試方法,它將對車身自重和最終能承受的壓力進行公示。


這些合資車國產後是否“減配”?看看這份頂壓測試報告就知道了


在一項剛剛公佈的由國內8家保險公司參與出資成立的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車頂靜態壓力測試中,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某些合資車型的國內外同款車型的車頂能承受強度數值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這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合資車型為了降低成本所採取的國內“減配”問題。

具體來說,C-IASI對標美國IIHS,測試結果用G(優秀)、A(良好)、M(一般)、P(較差)做評價,整體上分為三大項,車內乘員、車外行人和輔助安全。在此前2018年C-IASI的第一批車型的測評結果正式公佈時,就引起了行業內極大反響。

這次的測試又反映出合資車企中,國產車型與海外版本檢測結果存在不小差別,專家認為,除了能見到科技配置之外,看不見的質量“減配”才是最讓人擔憂的。

檢測報告顯示,“車頂峰值載荷”數據一項,不同車型之間優劣一見高下,而國內外同款車型車身強度是否有差異,也得到了驗證。測試的十二款車中,表現最好的是奔馳C級,峰值載荷達到了94379N(9噸),而寶駿510和雷諾科雷傲都只獲得了“一般”評價,峰值載荷分別為33686N(3.3噸)和40011N(4噸)。

專家分析,車頂強度與車輛翻滾安全性息息相關,此外支撐的A柱B柱同樣是決定了正面與側面碰撞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