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很多人都对“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一个骗局”这个说法十分赞同。

但是随着国内外汽车企业推出一款款优秀的新能源车型,他们也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并不是骗局,制造骗局的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看似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似乎拥有不错的实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11月30日,北汽新能源第30万辆纯电动汽车下线,本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但在同一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北汽新能源召回车辆的文告。

文告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召回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产的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等纯电动车型,共计约6.994万辆。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召回原因是因制动助力真空泵等原因,会导致制动助力真空泵失效,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制动助力性能不足,甚至失去制动真空助力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召回车辆的生产时间从2012年到2018年,车型几乎覆盖了北汽所有新能源车型,约7万辆的召回数目相比30万的总产销量,足有四分之一,这个比例看起来触目惊心。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而且如果细究起来,这个比例应该更大,每三到四个北汽新能源车主之间,就有一名车主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这让车主如何放心用车,让其它消费者如何能够放心购车。

从数字来看,北汽新能源的发展着实不赖,2017年北汽新能源总销量达到100931辆,成为国内首家产销超过十万的新能源车企,而且连续五年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但是数字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隐藏了北汽新能源的诸多问题。

“温室里”的北汽新能源

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发展传统汽车相似,都应该从产品出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北汽新能源却不走寻常路,它从价格出发,推出低价电动汽车来抢占市场。

打价格战无可厚非,只是北汽新能源低价的基础,是依赖于巨额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并非是成熟技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根据有关数据,2017年北汽新能的全年销量虽然达到了103199辆,但是全年利润不到四千万,而新能源车补贴则达到了14亿元。一旦2020年新能源补贴全面取消,北汽新能源似乎很难在新能源市场立足。

再就是北汽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大多都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仅仅在外观方面加上一些新能源标识,以增加辨识度。像EX系列都是由绅宝X25演变而来,EU5的外观内饰更是直接沿用了绅宝D50的设计,完全没有创新力可言。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北汽在传统车领域的失败仍历历在目,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又是换汤不换药,在新能源补贴的风口下或许能够成功一时,但是当补贴退坡以及取消后该如何与市场上种类丰富、产品力雄厚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呢?

另外要提的是北汽EC车型,在2017年北汽EC凭借78079辆的年销量,荣登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令人震惊。但是这份骄人的成绩并没有得到鲜花与掌声,反而是引来诸多嘲讽。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EC车型的辉煌也恰好是北汽新能源成功的缩影,补贴后的EC车型售价仅在4.98万元到6.28万元,价格着实便宜,而且能够占号不限行,难怪被称为“占号神器”。

或许也正因为此,对北汽新能源有一句搞笑说法,说是综合其产品力、售价、销量等各方面因素,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只坑首都人民。

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北汽新能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不行、没有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过于依赖于区域性的保护。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技术方面除了前文所说的将传统燃油车改装成新能源汽车,换汤不换药之外,在动力电池技术上北汽新能源也并不突出。

相比于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的自主研发,北汽新能源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基本上依靠外部购买。虽然未来有可能通过奔驰合资来解决,但是合资公司电池供应商肯定首先以奔驰车为主,这或许会对其产生不小的影响。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另外,2018年的补贴新政推出时,奇瑞、吉利等都推出了续航里程更高的车型,但是北汽EC 3却直到9月份才推出,虽然续航里程能够达到260公里,但是相比于竞争对手来说还是太低。

至于地域保护,我们知道北京是全国新能源车型需求量最大的城市,而北京前几年的地方保护政策让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市场一家独大。2017年北京新能源汽车备案公示显示,北汽新能源在76款入位车型中占了20款,也难怪北汽新能源有只坑京都人的评价。

然而,北京市于年初发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备案制,这也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失去了保护伞,它将会面临更多新能源车企的竞争,这将更加考验它的新能源汽车实力。

问题频发最终东窗事发

汽车因为出现问题而被车企召回的事例不在少数,但是北汽新能源这一次的召回并非主动召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反映此类问题的投诉,接到投诉后,对上述问题开展缺陷调查和评估。

受调查影响,北汽新能源才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有关汽车投诉的网站上便有关于北汽新能源制动系统的投诉,车主因刹不住车而导致追尾。

当时的反馈建议便有让车厂针对制动系统做检测,有针对性的召回,只是并没有引起重视。

随着投诉数量的增多,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开展调查,才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有关北汽新能源的投诉不止有制动系统,还涵盖了动力消失、充电故障、异响等方面,细究起来,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有媒体报道,章先生于2018年7月20日购买了一辆北汽新能源EU5车型,他发现自己车辆的空调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前挡风玻璃的除雾功能,基本是形同虚设。

因为这个除雾功能,还险些酿成大祸。11月5日,章先生驾驶EU5驶出路口时,由于下雨挡风玻璃没有有效除雾,导致了重大交通事故,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即便如此,章先生在拨打北汽新能源400热线讨要说法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复。维权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去网站发表投诉寻求帮助。

像章先生这种新车买回来不久便遇到问题的车主不在少数,相同的是,当它们向北汽新能源官方反馈,希望解决问题时,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北汽新能源汽车的各类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制动泵东窗事发难以遮掩才选择召回,但是其它问题依然存在,不知道这些“雷”北汽新能源何时能够一一排除。

一个品牌能够屹立不倒,靠的是质量可靠的产品以及对待车主负责的态度,但是北汽新能源并没有展现出一个新能源车企应有的,对产品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不知这样的北汽新能源在未来还能够走多远。

总共卖了30万,这次召回就7万台,北汽新能源该如何过冬?


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渐退坡,并且很快将会取消;地域性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减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召回…没有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度降低的北汽新能源该何去何从?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汽车已经开始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迈进,不仅新能源车型不断,且产品力更强、品牌更有优势,北汽新能源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措施了呢?

或许,属于北汽新能源的凛冬将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