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现在粉丝的门槛真是比以前高出不少。

以前追剧,看看就行,而现在,还要替剧组操心操心宣发的事。

这不,最近《小女花不弃》一个假摔抱的情节,被莲花女孩封为名场面,终于把这低调剧送上热搜。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为啥低调?

连制片人都亮出钱包底表示:对不起,实在没钱买热搜。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好不容易攒够钱买了,却买了个#小女花不弃哈哈哈哈哈#,遭到粉丝和网友一致嫌弃。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年头,粉丝真的比制作人懂宣发。

飘飘特意去看了这个所谓的名场面,虽然桥段算不上别出心裁,但是如此玛丽苏的撒糖现场,竟然苏得自然流畅。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说真的,林依晨平实自然的演技贡献了强劲有力的一笔——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装晕一气呵成,喜感满满。

演到情绪激动处,也敢做表情,丑萌丑萌的。

不像流量小花们演古装爱端着脸,毫无感染力。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说到林依晨,就不得不提起很多90后心中的那抹白月光——袁湘琴。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在塑造袁湘琴这个角色上,林依晨的形象可以说是很颠覆的。

在两版日版《恶作剧之吻》的选角上,女主的外型都是尽量往漫画原著靠近:瓜子脸、杏眼清丽、唇型舒展。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96年版的佐藤蓝子。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13版的未来穗香,可以说是在外型上最接近漫画原著的女主角了。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而,上面那三个标准,林依晨没一点够得到。

婴儿肥、眼睛偏小、嘟嘟嘴。

然鹅,却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经典的湘琴。

可爱,是那种装不出学不来的可爱。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很难得的,演傻白甜不让直女反感,演笨蛋也是蠢得可怜可爱。

对比多年后内地版《花君》,看着就可怕。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活生生把一个普通女主塑造成智障的《落跑甜心》

谈到林依晨,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台偶女王,陈乔恩。

这两个人也是一路被比过来的。

在台湾的时候,《王子变青蛙》杠上《恶作剧之吻》,结果以陈乔恩破8(收视率)打破《流星花园》记录收场;

第二次,《命中注定我爱你》杠上《恶作剧2》,同样以《命中》破13(收视率),打破《王子变青蛙》记录收场。

两次媒体口中的“比拼”,陈乔恩都以热度大获全胜。

进入大陆市场后,陈乔恩和芒果台合作,演了东方不败掀起一波话题。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之后的几部电视剧,在芒果台的收视成绩也一直很耀眼,作品频出。

相比之下,2006年就凭着《天外飞仙》进入大陆市场的林依晨,的确显得有点平淡了。

作品偏少,曝光率偏低,重心主要还是放在个人的生活上。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无论在台湾还是内地,林依晨话题度、收视率可能不及陈乔恩,但是在形象上,林依晨的形象明显更高级。

与其说湘琴是白月光,不如说,林依晨本身就是很多人的白月光。连走高级禁欲路线的胡歌都表示很欣赏林依晨。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林依晨在胡歌出国前的那段发言,成了关于她的一个经典美谈。

一个表演工作者还有其实是一般人都有被人家仰望或者是轻视的时候可是我觉得只有他自己应该要知道如何平视自己知道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趟旅程他会因为这样得到很多然后开心玩吧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很多人说这番话体现了林依晨高于娱乐圈平均水平的学识和涵养。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林依晨形象高级的原因,主要还是人格魅力。

林依晨的演技是好的,但偶像剧出身,本就会受其局限。

同样是演了十多年的偶像剧,进军内地后,大家会觉得陈乔恩偶像剧味还是重了,但是提起林依晨,有人开始称她为演员。

原因无他,态度端正,姿态较好。

对于演戏这件事,她有自己深刻到位的理解——

我要谢谢林依晨我们拍摄射雕时候,她说过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她说演戏是探索人性的过程第二句话是她说她是用生命在演戏这两句话我会记住一辈子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而且,还特别愿意下笨功夫。

非科班出身的林依晨看剧本就像大学联考的学生,把剧本当作教科书来啃,密密麻麻全是笔记和划线。

兢兢业业,不存侥幸。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林依晨在第二次获得金钟影后、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出国留学,专修表演。这让人看到了她在演戏这件事上是有追求的。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她自己也表示,演的戏越多,越会从角色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林依晨就像一个好学生,虽然她的演技并没有给观众留下过什么特别惊艳的印象,但胜在稳定,没有尴尬过,哪怕是演花不弃这种容易触发尴尬点的角色。

而且,时不时还会贡献演技炸裂的时刻。

她演的黄蓉,飘飘一直认为在创造力上不如翁美玲,形象上又不及朱茵。

但她作为后来者,没有一味模仿前辈,不但克服了本身长相带着点憨态不适合黄蓉人设,而且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08版《射雕》中惊艳飘飘的除了欧阳克,就是她细腻的演技。

比如在世界中心牛家村,替郭靖拔出匕首这段,黄蓉的纠结、忧虑、紧张,以及后来怒打傻姑的迁怒,情绪到位,过渡自然。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对于自己去英国留学进修表演,林依晨也没有像其他明星一样大肆宣传,只在一次访谈中开玩笑道:“其实我是出去疯狂的。”

像她一直以来的低调作风。

娱乐圈中,小小年纪就出道养家糊口或替家人还债的艺人不在少数,林依晨算一个。

五岁时,林依晨的父母离异。直到高二,母亲意外住院,她才知道父母已经离婚的真相。

而附带而来的,是母亲为了养家暗暗欠下的500万债款。从那时起,林依晨开始分担家里的债务。

为了兼顾拍戏和学业,她还曾六天六夜不休息,一度因为工作太累,得了垂体瘤,从此走上了9点睡4点起的究极养生girl路线。

林依晨身上有很多值得炒作的点,但是这些事除了有心人或者粉丝之外其实传播度不广,因为林依晨本身没有做太多的话题炒作。

关于她的还债之路,也根本不是大众期待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故事。

在各种访谈中,飘飘也只能看到她和母亲、家人在长时间互相扶持中的心疼和理解。

当林依晨提到自己垂体瘤复原期和妈妈诉说自己的压抑时,林母说——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现在,家里的人也其乐融融,逢年过节要分三桌上台吃饭。

太平淡无奇了不是?

林依晨少见地主动站上风口浪尖的,是那次北电阿廖沙事件。

在大部分明星都缄默不敢言,不敢在此时玩刚哥刚姐人设时,林依晨的几句话,大胆得让人有点害怕。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虽然马上被人指责语言太鲁莽,她也没删微博,只是补了一条说明。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此举让很多人对林依晨路转粉。

林依晨在内地的口碑,除了湘琴和程又青的角色好感加持,更多还是靠人品和涵养圈粉。

所以,与其拿她和陈乔恩比,不如说她获得好感的方式,更接近陈意涵。

她们都是路人心中的女神楷模。

修养好、双商高、零绯闻、自拍素颜、笑容自然。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而比起林依晨和陈乔恩,台湾其他几个天后级,似乎就没那么顺利了。

台湾流行歌手素有先演戏刷脸熟,再发专辑的传统。台湾乐坛“四大三小”,“三小”杨丞琳、王心凌、张韶涵走的基本都是这个路线。

张韶涵自不用提,因为家人和官司被长时间雪藏,近几年靠《歌手》复出,靠着不俗的唱功、家事和范玮琪等话题,在内地的热度和曝光率还是不错的。

而同样是“三小”之一的杨丞琳,却因为网络暴力,在内地根本混不开。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杨丞琳在童年回忆里的占比可能比林依晨还大,不仅唱了很多KTV必点的歌,而且让人记住的偶像剧角色也比较多。

《海派甜心》里的宝珠姐、《不良笑花》里的小花、《恶魔在身边》里的齐悦、《爱就宅一起》里的默默。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杨丞琳属于比较拼的类型,在台偶女演员里作品量算大的,金钟奖拿得比陈乔恩林依晨都多。

但就在事业上升期,一系列的网络暴力和谣言让她进军内地的事业一度受挫。

最经典的谣言,当属“南京大屠杀事件”。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而事实是,“南京大屠杀”这段言论,完全是网友编造的。

原视频搜遍了全网都找不到,且经纪人也出来发表过声明。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南京大屠杀的谣言其实是以杨丞琳的另一段言论作为基础杜撰出的,这段言论即那段“抗日战争”的言论,但是原意其实也是被网友曲解了。

节目原话如下。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一个“而已”,的确很容易引起中国人的极度不适,但是冷静分析一下语境,其实是可以理解杨丞琳这个“而已”,针对的是她前一句的“十一年”,而不是反映她对抗战的态度。

且她后来又补上一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演戏了吗,书读的不好”,表示自己记错时间是因为历史没学好。

要说杨丞琳的过错,其实不是错在三观问题上,而错在其说话不够周全,有鲁莽之嫌,顶多只能说是业务能力的问题。

以这句“抗日战争才打了八年”为种子,关于杨丞琳崇日辱华的谣言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对此,粉丝特意制作视频、开证据贴辟谣。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杨丞琳本人多次在公开场合道歉,也曾来到大陆内地开记者会道歉。也并没有像传闻中的“一句道歉都没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然而,尽管该道歉也道歉了,该澄清也澄清了,这场网络暴力直到现在还是余波不断,还在悄然无声地继续。

高仿号用假黑料在其日常微博嘲笑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哪怕上了《蒙面唱将猜猜猜》,杨丞琳一首《搁浅》和《她说》,让众人惊呼:一直以来都低估了杨丞琳的唱功。

但是,还是无法赢得大家的好感。

所以直到现在,杨丞琳在内地的市场始终还是很难打开,“哈日”“辱华”的印象实在太深入人心。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相比陈乔恩和林依晨那样的专职演员,歌手型的台偶女星进军内地,其实最好的途径还是上音乐综艺。张韶涵就是一个翻红的成功先例。

某音乐大V就曾提过,华语乐坛很多女歌手的唱功被长期低估。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顶着偶像的外壳出道的“三小”,就是这一种长期被认为只能唱唱偶像剧主题曲,实力未被认清的女歌手。

这类型的歌手上《歌手》类的音乐综艺赢面就很大,且不论唱功,“三小”的音色都很好,音色好是圈路人主要杀器。

加上外型姣好,也很容易引起话题。详情参照张韶涵在《歌手》舞台上的带货效果。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最近有传言后补《歌手》的王心凌。

王心凌的过气从07年的《fly!Cindy》就初见苗头,这张制作不走心的专辑,被一部分粉丝戏称为flop Cindy(flop即过气)。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fly!Cindy》和随后的《Red Cyndi》两张专辑,被粉丝称为艾回(王心凌第一家唱片公司,即把王心凌打造成甜心教主那家)榨干王心凌的功利作品。

08年3月,王心凌和艾回的合约到期,签入金牌大风。

自此,王心凌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

从《心电心》玩制服诱惑,到《爱不爱》走成熟情歌路线,王心凌转来转去总嫌别扭,市场不买账,本人也不认可。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直到18年的受到业内好评的《爱。心凌》,王心凌又走回了甜美路线。正如耳帝所说,王心凌这几年就是玩了一场“归凌游戏”。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打开内地国民度的事业也势在必行。刷脸熟最好的途径当然是上综艺,然而王心凌的综艺挑得也不好,挑来挑去上了一个《女神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几个熟女围在一起聊聊各自的爱情观。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可能王心凌方面觉得这种粉红底色的恋爱综艺比较符合甜蜜教主的人设,但是说真的这个综艺没什么话题度也并不能展示王心凌目前的优势——

唱功?展现不出;

综艺感?王心凌并没有很突出;

外型?说真的和柳岩、张柏芝同框,王心凌不见得有优势。

于是毫无水花。

很多人疑惑红极一时的台湾偶像剧怎么就突然式微了,带着我们一众童年女神一起销声匿迹。

其实台湾偶像剧没落,说白了就是没钱。

陶晶莹在《奇葩说》上提到过,在台湾接受采访时,她把内地赞助费说漏了一个零,就引起来台媒的集体哗然。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偶像剧的主要受众从目前来说应该是00后和90后一代。

然而,要知道95后和00后从小是看着什么剧长大的?内地剧,动辄大IP、大制作、重金服化道。台剧简陋朴实的制作根本没法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

而对台剧有情怀滤镜的90后对于那些玛丽苏剧情也基本不Buy,剖析人性的韩剧、解读社会的日剧、剧情更带感的英美剧明显更对味。

台剧要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出路,只有一条路:好故事+小成本。

被成为台偶最后几个巅峰的,安以轩的《下一站,幸福》,林依晨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就是成功案例。

还有15年杨谨华的《一把青》、16年杨丞琳的《荼蘼》。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而像这种延续台偶“优良传统”的玛丽苏番,在好编剧和演员都集体出走的现状下,注定只能成为台湾本地居民下下饭的流水作品。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这收视女王不该凉凉


它们创造不出下一个陈乔恩、林依晨、张韶涵、杨丞琳和王心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