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

文|劉春雄

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


01

這幾年,很多人是否是有一種感受:聽了一堆概念,仍然一頭霧水。

不聽焦慮,聽了更焦慮。

前幾年,我就是這種狀態。

2012年至2016年,我學了不少有關互聯網的概念、知識、理論,但我仍然沒有過坎。

直到2017年,我通過實踐掌握了新營銷的戰術體系,通過“遊學”體驗了更多的新零售、新營銷戰術體系,心理才踏實了。

焦慮,是因為心中無數。

02

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


凡是不能最終落地的概念、理論、知識,最終只是增加談資。

凡是隻求落地的,最終不過是增加點技能而已。

對於從事實務的人來講,既要有概念、理論,也要有設計戰術體系的能力,或者根據環境變化調整戰術體系。

這是打通“從抽象與具象”,“從具象到抽象”,舉一反三,靈活應變的能力。

從概念到戰術體系,從思維到動作,這是一次跨越。

戰術體系,就是一套成型的打法、玩法、套路,只要落實到一線,就有效果。

03

說到戰術體系,NBA裡有很多知名的戰術體系。

三角進攻戰術,成就了公牛的喬丹和湖人的科比。

普林斯頓體系,成就了的薩克拉門託國王。

小球戰術,成就了勇士。

跑轟戰術,成就了太陽和火箭。

拆擋戰術,成就了爵士。

不是說這些NBA球隊靠這些戰術體系都能登頂,但至少風糜一時。

當然,戰術體系也是風水輪流轉,是時代、標誌性球員、標杆教練結合的產物,隨環境變化而變。

04

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


一個時代的開啟,也許是思想啟蒙,概念先行。我對概念沒有惡感。

但是,時代的起動,一定戰術體系的普及。

戰術的普及,一定是少數人(企業)探索成功的結果,多數人無法完成“從概念到實務”的轉換。

2018年下半年,我“遊學”形成的強烈感受就是:新零售、新營銷的戰術體系已經形成,剩下的是“對標”、普及。

兜售概念、理論是一門生意,越是焦慮,這門生意越紅火。這是近幾年知識付費火爆的社會背景。

兜售戰術體系是一門生意嗎?不是。

早期的戰術體系不是掌握在那些培訓師那裡,而是掌握在企業實踐者手裡。對於實踐者,實踐才是真正的生意。即使擅長演講者如馬雲,也不是在兜售戰術體系,而是售賣“馬氏雞湯”。

05

讀書,讀人,讀事。這是人生進步的三個動力源。

轉型時期,我把三者順序顛倒一下。

現階段,我把讀事放在第一位。學習戰術體系,就是讀事,就是看看別人到底是怎麼幹的。2018年下半年我與方剛老師、牛恩坤老師“遊學”優秀轉型企業,親身體驗到他們是如何做的,心裡才“有數”、“有譜”。

讀人,我放在第二位。當然,讀事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要舉一反三,所以,我們的“遊學”,“與專家同行,與老闆深度交流”成為標配。

現階段的“讀人”,一是要讀“讀做事的人”,即與高層深度交流,搞清戰術體系的底層邏輯和頂層設計,而不是盲目模仿戰術體系;二是讀“懂事的專家”,專家有從概念到概念的專家,會講概念,會畫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流程圖,也有會做事的專家,從方法論到方法,從方法到方法論,轉換自如。

“遊學”不是參觀。先體驗,再與核心人員深度交流。這個深度交流,完成了從“具象”到“抽象”,從方法到方法論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學到的經驗是“死經驗”,不會靈活應變。

讀書,我最近買了不少應景書。說實話,很失望。現在迭代太快了,新玩法剛普及,紅利就消失。關於互聯網底層邏輯和頂層設計的話題,放一段時間看,都離“頂層”和“底層”很遠。

我倒不是反對讀書,只是說在“三讀”的順序中,現階段我把讀書放在最後。即使我2018年8月出版的書,出版的時候我就說,如果讓我現在寫,要重寫一大半。因為在出版週期,我的想法又改變了很多。

06

沒有落地的戰術體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頭


2003年,我寫過一篇文章“方向決定方法”。廣受好評,我的好朋友金煥民老師經常表揚。

2017年,我寫了一篇文章“用方法探索方向”。思維完全變了,金煥民老師曾經質疑。

工作30多年,哪怕在不同時期發表相反的觀點,或者在企業實踐對立的做法,我也秉持一致的邏輯。

工業文明的追趕階段,方向是確定的,中國只需要完成“中國式”就行;互聯網時代的“黑暗區”探索,本來就沒有方向,不斷地試錯,用方法打通方向。走出來的路才是路,而不是規劃了路去走。所以,不同的觀點、方法,其實並沒有邏輯矛盾。

2017年,我提出“試錯”的概念,很多人質疑:明知道是錯的,為啥要去試呢?

其實,沒試之前,誰也不知道是不是錯的,只有試了才知道。先試錯,就是找方法;試對,就是快速複製。

上面這些文字,其實想表達一個意思:中國再次進入了一個“成功的戰術決定戰略”的時期。

沒有成功的戰術體系,沒有戰術體系“打出業績”,再好的理論、概念也是崩塌的。

我的“遊學”,就是親眼見一見戰術體系,看它是如何運作的。當然,看過戰術體系,一定要有相當強的提升能力,迅速完成從方法到方法論的昇華。

07

我與方剛老師觀點一致:2019年,將是分裂的一年。

因為“寒冬論”,沒有找到新方向,沒有新的戰術體系的企業將會雪上加霜。

更悲觀的預測,將是宏觀經濟低谷與微觀營銷模式的沒落,兩者疊加,困難無以復加。哪怕宏觀景氣來臨,也不一定有自己的位置。

因為新零售、新營銷戰術體系的出現,也將出現大批“跟跑者”,儘管宏觀低谷,但他們可能“一片春色”。等到宏觀景氣,已是時代翹楚。

這個時候的落後,將是落後一個時代。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簡稱賽尚)成立於中國品牌快速崛起的2007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的品牌崛起,特別專注於食品領域的品牌創意、設計、策劃。近年來成功服務消時樂,從品牌命名策劃、創意設計傳播等助力消時樂一年實現0-3億快速增長,被中國食品成長之星授予“年度傑出營銷案例”獎。賽尚也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創意、策劃機構。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不同於傳統智業公司和單純的品牌設計公司。賽尚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從消費洞察、場景創建、品牌創意(基於逆向創意,轉化公共認知為品牌認知) 、品牌命名(可註冊、可傳播) 、品牌設計(堅持原創:品牌形象識別系統、包裝設計、瓶型設計、空間設計、互聯網傳播設計) 、互動傳播(基於互聯網的傳播、互動、UGC等的設計、策劃內容生產、傳播造勢為品牌賦能) 、場景化落地(產品如何連接消費者,實現無人化推廣) 、精準招商、新營銷導入(打造樣板市場,終端快速爆量、實現規模化複製) 、戰略產品孵化(助力有思想企業家、有潛力品牌、產品早日躍升一線) 。

賽尚服務客戶均為一線和快速增長準一線品牌。賽尚品牌創意機構成立十年來,服務消時樂、統一企業、中沃實業、樂天、福森源、北大荒集團、完達山等,取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