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怀揣着这样一粒种子,它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长出最富人情味的奇葩。然而,有的人丢弃了它,逐渐变得冷漠;有的人玷辱了它,最后走向邪恶。更多的人,内心都要散发出花的幽香,或恬淡,或浓郁,丝丝缕缕,飘散的,都是人性的芬芳。很多人谈及“行善”时,大都扣上一个美德的帽子,还有什么诸如因果循环的帽子,比如好人好报之类的话。其实啊,“行善”这件事,真的没有那么高尚,或者说,它是自我提升生活效率的方式而已。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行善过后要放下,当没有发生一样。积德行善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佛经上云:所有积聚善根、福报的方法中,随喜是最容易做的。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我们心想就成,而且心想就可以积无止境的福报。随喜功德能除嫉妒障,能起平等善,能得大眷属。前一是对治的恶法、后二是生起的善法,能灭恶生善。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如何做好自己呢?其实,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很多,我们都懂得要爱别人,把爱奉献给社会的道理。但是,体现这种道德的行为除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和慷慨捐助之外,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大小,在微笑小的一言一行中也有体现的机会。这是不需要任何表扬甚至无须让别人发现,无须监督,无须号召,只是本能的自觉行为。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咱们举例子,说两个场景吧,大家感受一下。场景一:早晨马内下楼,下了一层楼梯,发现地上有几片桔子皮。马内想,这是谁干的啊,真没素质!然后马内就过去了,因为楼道会有保洁阿姨定期打扫,不用自己管,也会周期性解决这个问题。下了一层楼之后,楼道地上又一个塑料袋。于是马内心里又默默重复了刚才那句话,忍不住的想问候一下“假想”中那个干坏事的人。就这样,马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场景二:早晨马内下楼,下了一层楼梯,发现地上有几片桔子皮。上班时间又不是太急,马内弯腰就捡起来了,出楼门的时候扔垃圾桶里面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打扫卫生阿姨的事儿,自己早清理,楼道里就早卫生一些,再说了,举手之劳而已。马内拿着桔子皮继续下楼,又发现地上一个塑料袋。于是马内很高兴,可以顺带把塑料袋一起收拾了,一举两得。更何况塑料袋还可以装手里拿的桔子皮,一举三得。就这样,马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这两个场景有什么不同呢?很多人看到的是“行善”的行为,而马内自己看到的是一种“势能”的差异。在抱怨中前行,他所需要的“能”都在半空中,都在自己最舒适获取的地方,所以过程中,因为没有舒适的姿势获取“能”,没有“能”的吸收和增加,所以面前总是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势”,让自己堵心。而在“善”中前行,因为自己的目标和姿态都比较低,所以很轻松的就可以从很不舒适的“地面”开始蓄积“能”,一点点成长,于是面前出现一些锦上添花的和谐之“势”,不断扩大着自己举手之劳的效率和产能。这样看的话,“行善”行的是什么,大家应该有些感悟了。“行善”是“功德”吗?马内不会想的那么高尚,因为马内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所以,马内眼中“行善”是直接优化自己生命节奏的方式,仅此而已。对门邻居家的垃圾处理的都不太细致,经常会留出脏水来,而母亲让马内在下楼的时候,第一时间帮着邻居把垃圾拎到楼外,然后趁邻居家没人的时候,用水擦一下楼道,去一下异味。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为什么要找邻居家没人的时候自己做呢?那是因为不想给邻居造成一种“指桑骂槐式指责”的压力。母亲说,好的环境不只是别人赐予和共同维护的,更是自己主动获取的。自己动手,就会永远生活在好的环境里。母亲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主动去改善环境的人,他永远是环境的最大受益者。他表面上做的是“利他”之事,而最终实现的却是“利己”之实。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倡“行善”的一些亲身体会。当善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了什么坏事,心理也会感到不安,因为自己的这 段记忆是丑陋的,不美丽不和谐美好的,心理就会排斥它。如果发现了社会的肮脏不良现象,心理就会难受。因为我们希望自己内心里存储的东西都是美丽纯洁的,所以心理排斥社会的肮脏不良现象。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如果心里都是自己做的好事和社会美好现象,那么心理就会很舒适。一个人的善举会引发相同的行动,这就是爱的传递,而最终你自己也会因为别人的善举而获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吧,让善成为一种习惯,社会将更加和谐!
佛说,行善自有天知,功德无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