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奧祕: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讀書筆記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到了供奉歷代皇帝的廟中祭祀,轉了一圈又單獨多給劉邦敬了一杯酒,看邊上的人奇怪,朱元璋笑著說:劉君啊,這裡諸君成功當年都有倚仗靠山,只有我和你,只憑著手上的三尺劍結果當了皇帝,比別人分外難啊,要多敬你兩杯。

從此以後,明朝皇帝再來祭祀,都會給劉邦敬三杯酒。

道德經奧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讀書筆記

草根皇帝朱元璋看草根出身的漢高祖劉邦順眼,但朱元璋做為後來者,還是重視文化學習的,他的讀書筆記很好。

先來看看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從他寫的詩能看到很有趣的內涵。

相比劉邦的那首《大風歌》,朱元璋寫的詩也很暢快。

當年朱元璋帶兵打仗,微服私訪到一個廟中,廟中的那個僧人見到陌生人存有戒備心理,問東問西的。

臨走時,朱元璋在牆上留詩一首《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道德經奧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讀書筆記

這首詩有血洗江南的霸氣,另一首《金雞報曉》詩更接地氣: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如果不看後兩句,那前面就是村裡大爺起早聊天一樣,要多土有多土。

當了皇帝后,朱元璋的文才好多了,與大臣們經常在一起舞文弄墨的賽詩,一首《詠燕子磯》皇者氣度橫溢:燕子磯兮一秤砣,長江作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秤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道德經奧秘: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讀書筆記

文化水平提高是有原因的。朱元璋小時要過飯做過僧人,哪有機會讀名作,當了皇帝以後,方才有機會閱盡古籍名作。

有一天,朱元璋在書庫中第一次讀《道德經》,就被迷住了。可以說前聖老子思想征服了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開始認真學習並批註《道德經》,後來他的讀書筆記面世,稱為“道德經明太祖御注本”,發行全國。

在書中,朱元平璋感嘆道德經智慧,寫道: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非金丹之術也。故悉朕之丹衷,盡其智慮,意利後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書成,因為之序。

一句“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充分肯定了《道德經》的價值,也奠定了朱元璋的思想根基。一個草根皇帝通過解析《道德經》踏進了中國文化的最高殿堂。

讀《道德經》,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