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卧龙火烧数十万曹军都毫不畏惧,却在烧杀藤甲兵后大呼折寿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声名远播了。下至街头黄口小儿,上至堂中垂垂耄耋,几乎全都对三国时期的那段往事有些了解。当然了,这种局面与《三国演义》中那些出神入化,细致入微的描写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为何卧龙火烧数十万曹军都毫不畏惧,却在烧杀藤甲兵后大呼折寿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多智近妖的第一军师,他就是诸葛孔明,时人多称其为卧龙先生。他的传奇故事众所周知,笔者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孔明加入刘备的阵营之后,一路上南征北战,为蜀汉立下了不容忽略的汗马功劳。

通过一番观察比对便不难发现卧龙善用计谋,而且极其擅长使用火计。他曾经用火计烧杀了数十万的曹军,沉重的打击了曹操,而且毫不畏惧,眼都不眨一下。但是在七擒孟获的时候仅仅烧杀三万藤甲兵就大呼罪过,直言损寿。前后孔明的反应差别巨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何卧龙火烧数十万曹军都毫不畏惧,却在烧杀藤甲兵后大呼折寿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作者在编纂《三国演义》的时候,其宗旨就是褒刘贬曹、尊刘贬曹的。故而刘备阵营的孔明烧杀曹军不仅没有罪过,反而是立下了大功劳的。反观藤甲兵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藤甲兵来自于乌戈国,是孟获前去借来的,相较于曹军而言,是无辜的,不属于邪恶性质。 因此,诸葛亮烧杀藤甲兵是要承担罪孽,承担大因果的。

为何卧龙火烧数十万曹军都毫不畏惧,却在烧杀藤甲兵后大呼折寿

藤甲兵的藤甲神乎其技,士兵们穿戴上之后,刀枪不入,遇河不沉。其用料讲究,藤蔓是取自山林之间的老藤,拿回来之后用油浸泡半年,再捞出来暴晒。如此反复十余次之后,方可用之制作藤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军队拥有这样的装备,其战斗力自然会是极高的,其在战场上的作用自然也是极其恐怖的。

为何卧龙火烧数十万曹军都毫不畏惧,却在烧杀藤甲兵后大呼折寿

但藤甲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最为致命的就是怕火,遇火必死。孔明正是利用了藤甲的这个缺点采取火计烧杀了三万藤甲兵。其场面惨不忍睹、闻者落泪。孔明掩面感叹,大呼折寿。

此外,这里的孔明折寿也为后面的情节做了铺垫。七擒孟获之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出师北伐,六出祁山,最后在五丈原点七星灯续命失败,命殒归途。一代传奇军师的一生就此终结。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故而需要一些东西来使故事情节连贯自然。

感谢您的观赏!期待您的留言与订阅,万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