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房產稅來臨,滬深也沒有拋售潮

房產稅不會影響大都市長期上漲趨勢,只會在短期衝擊市場。我要算算短期衝擊到底有多大。

先解讀“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立法先行,我估計是2020年前後立法;充分授權,是指立法後具體執行由地方政府掌握,是地稅,取代土地財政的;分步推進,我認為指第一步的重點徵稅對象是多套房和外地投資客。

因此,我們準備將持有多年的外地的房子賣掉,只留鄭州的,畢竟是我老家,還是會用到的。那麼,現在需要考慮的就是主場的房子,滬深的,它們會面臨怎樣的衝擊?

我不會依靠感覺的,因為我並非有靈性的天蠍,我是摩羯,摩羯活在一連串公式裡,要算過對錯,才敢活嘛。

我要算的就是滬深有多少套多套房,有可能對多套房使用高稅率,從而引起拋售。

假設幾個原則:

1)豁免一定面積,比如人均豁免35平米或者多少,這部分免徵,一是體現社會主義的居者有其屋,二是因為我國人民收入太低了,咱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美國的1/10,最高的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萬多,香港是14.5萬,我們的廣大業主主要是人均收入人士組成的,都是因為買的早或者是土著,所以,從收稅現實性考慮,也得豁免。

聽肖部長的講話,還會配合個稅改革,很可能房產稅和首套按揭利息等能在個稅前抵扣,這麼算下來,估計大部分中等面積及以下的首套房不需要怎麼交稅。

2)第二套房不拋售,可以用租金抵掉房產稅,即使中短期看不到什麼現金流,但是仍然會持有第二套房,只要不是什麼大戶型,相信很多人不會拋售。在戶籍比較容易獲得的城市,還會有很多人把雙方父母戶籍都遷入,從而替子女豁免房產稅,哈哈,沒辦法呀,中國父母都是兒女奴呀。

3)第三套會有懲罰稅率,尤其是一線城市,它們經濟結構好稅源足,不依靠房地產和土地財政,更多傾向於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很可能對三套及以上徵收高稅率,這樣子,這些多套房將會進入市場,變成首套或者二套,從而起到均衡資產的作用。

計算公式:

把現存的產權住宅裡沒有多套房嫌疑的逐步剔除掉,剩下的都算多套房。

第一章)上海

1)上海現存的產權住宅套數

截止到2016年,上海有住宅65027萬平米,大約是840萬套,在上海電網的朋友查證的住宅套數是850萬,說明數據比較真實可信,我採用850萬套。

850萬套裡有的有產權,有的沒有,怎麼算?

2010年時,房改房大約是280萬套,商品住宅是270萬套,這些是具有產權的。

2011-2016年新增了120萬套商品住宅,這些其實已經沒有多套房嫌疑。

那麼,2016年底,上海有670萬套產權住宅,280萬套房改房,390萬套商品住宅。

2)減去:2010年限購後新增的商品住宅

上面也說了,2010年限購後,上海共增加120萬套商品住宅,這裡再單獨列出來。

670萬-120萬=550萬,沒錯,這個550萬就是2010年時的280萬房改房加270萬商品住宅嘛。就是這550萬套產權住宅裡存在的多套房。

3)減去:2010年限購後拋出的多套房

2010年限購後成交的二手房,肯定有一部分是多套房拋出的,限購後共成交140萬套二手房,這140萬套裡,有一些是首套就賣掉的,也許走人離開上海了,有一些是第二套拋出來的,有一些是多套房拋出來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多套房拋售的肯定比首套多嘛。我估計140萬套裡超過40%源自多套房拋售,按照60萬套來計算。

2010年限購後,上海共拋售出60萬套多套房。

4)減去:戶籍家庭首套房

上海大約有500萬個戶籍家庭,按照2012年的調查數據,65%的戶籍家庭擁有自住房,按照這個估計,上海現在至少有330萬個戶籍家庭擁有住宅。

5)減去:常住家庭住房

這個常住家庭指的是雖然沒有戶籍,但是有正式納稅社保居住證的常住家庭,是上海統計的常住家庭,大約有300萬戶,假設25%擁有住宅,是75萬套。

670-120-60-330-75=85萬套,上海有大約85萬套是二套和多套房。

85萬套裡,二套房肯定比多套房多嘛,因為有多套房的肯定有二套,有二套的不一定有多套,我估計85萬套裡應該有50萬套二套,剩下35萬套是多套房。

這35萬套拋售對上海市場有多大影響呢?

首先看上海成交小週期,3-4年一個小週期,我認為,2020年被壓抑3年多的上海會有一個成交小牛市。屆時二手成交量應該超過2016年的37萬套,因為新房供應越來越少了,現在供應的宅地有相當部分是租賃性質。

再估計2017-2019三年能跑掉多少套多套房,2017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大約會有15萬套,仍然按40%是多套房拋出,是6萬套,三年按20萬套拋出估計,對不起,到了2020年,上海只有15萬套多套房了。

政府一定是用長效機制替代調控政策的,這就意味著信貸正常化,正常化的信貸足以吸收掉上海15萬套拋售房的,難度很低了。

第二章)深圳

1)深圳現存的產權住宅套數

上表是深圳多年來所有住宅竣工面積,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也包括保障房等。大約是190萬套。

很多業內人士在多種場合都顯示了深圳有180萬套產權住宅,我認為基本靠譜,我採用190萬套吧。

2)和3)合併,2010年限購後的增量和二手拋售量

2010年限購以來,深圳增量住宅是30萬套,二手成交量是50萬套,也按40%是多套房拋售,那麼就是20萬套多套房出逃。

4)和5)合併,戶籍家庭和常住家庭首套房

深圳大約有130萬個戶籍家庭,有300萬個常住家庭,深圳戶籍家庭少,自有住房率高,調查數據是75%,我採用70%,常住家庭多,我按8%擁有自有住房。

截止到2016年,深圳還有大概30萬套二套和多套房,二套按20萬套,多套是10萬套。

深圳2017年大約可以成交6.5萬套二手房,算2.5萬套是多套房,2017-2019三年,估計能把10萬套多套房全消滅掉。深圳戶籍松,多套房也很可能會變成父母的豁免房。

根本不用擔心深圳的吸收,新建住宅少的可憐,這兩年就正兒八經供了4塊住宅用地,幾千套房子而已。別說吸收多套房了,二套房拋售一部分也能吸收。

幾個小貼士:

1)一線城市供需有較大缺口,上海住宅雖多,也只有390萬套商品住宅,大家需要改善呀,所以,一線整體上不會受房產稅多少影響。

2)但是,房產稅可能會改變區域價值,比如說遠郊別墅大戶型很可能被拋售;而且因為市區密度高,徵稅有效率,地方政府會將心思逐步轉移回市區。

3)二線比較依賴房地產和土地財政,也許被充分授權後,會盡量拖延徵稅,從而爭取賣地繼續延續若干年。

4)不想判斷三四線,這一次就是棚戶區貨幣安置救活的,屬於人工呼吸,我不判斷不參與,不對偶然性寄予希望,因為這是賭博心態。

親們,儘量將房產往市區集中,面積別太大,徵稅評估值可能是“設置區域最低評估指導價”,這就對區域裡優質住宅有利了。

2020年房產稅來臨,滬深也沒有拋售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