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講我國民間扎紙文化與禁忌!

中國民間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它是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紙紮在民間又稱糊紙、扎紙、扎紙馬、扎罩子等,說好聽一點是一門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說難聽一點就是吃死人飯的手藝人。


講一講我國民間扎紙文化與禁忌!


說起扎紙鋪,其實這行遠不像大家想像中那般簡單的,這個古老的行業,規矩禁諱很多,講究更是多不勝數,可不是糊個紙來糊弄生人的那般表象。

畢竟對於這行當來講,所扎之物就是燒給死人用的,不能像平常生人所用之物那般隨意。就拿扎紙人來講,紙人無非就是童男童女,但是這童男童女的顏色卻大有講究,童男得用紅色,童女得用綠色,這就是所謂的紅男綠女。而且紙人紮好,是不能畫眼睛的,因為畫了眼睛,它便會活過來。


講一講我國民間扎紙文化與禁忌!


也許有人會問了,紙人怎麼可能會活過來呀,這也太扯了吧?其實我所說的活過來,並非指紙人本身會活,而是指會有孤魂野鬼趁虛而入,附入紙人身上,從而使紙人變活。而燒這類東西也是大有講究,就拿紙馬之類的來講,男死燒馬,女死燒牛,可並非所有人死了都是燒白馬的,要不然死者是過不了鬼門關的。

當然,這其中也有另一種說法。有的說男人死了是到別的地方上任去了,騎馬去得快,也有的說此舉是根據古時一傳說而遺留下來的習俗,據說古時那人死時是騎著飛馬飛上天的所以以後人們給死者燒紙馬是希望能像古人那樣騎馬飛天。對於女人燒牛,說是女人在世洗衣做飯浪費很多水是罪過,燒個牛讓牛到那邊幫著喝水,以減輕女人的罪過。


講一講我國民間扎紙文化與禁忌!


不管你信不信,總之這些規矩是老一輩定下來的,延用上千年,有些規矩是不能輕易亂改的。

說到這,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香港的關於紙紮人的真實的恐怖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香港的新聞記者,有次他去一家殯儀館跑新聞,回家時天色已近黃昏,他有些心慌慌的,想說趕緊回家,在那些地方一般都有紙紮鋪的,他路過其中一家,那家店鋪的門口擺了兩個紙紮人,好像是客戶定了要燒的,可能是因為害怕,他一不小心踩壞了一個紙紮的丫環,有個阿婆聽到聲音馬上從屋裡跑了出來,“年輕人,你怎麼那麼不小心啊,這是客人定了要燒的”記者馬上說“不好意思,我賠你好了”那個婆婆說“那拿錢啊”,碰巧那天記者身上沒帶多少錢,還要做車回家,於是他說“我今天錢不夠,改天我送過來好了”“年輕人,說話要算話啊,不然不好了”。

那個記者回家後也就忙別的事去了,漸漸的也就忘記了那個被他踩壞的紙紮人...幾天後的一個晚上,記者下班回家,按了電梯,進電梯時突然用餘光掃到身後有個女生,他回頭一看沒人啊,以記者豐富的經驗,他知道他碰到了。他也不管許多了,按了最近的一樓,門一開他一下就衝了出去,誰知,在樓梯的拐角他碰到了那個講“年輕人我的錢你要不要還”婆婆,記者當時已經嚇的說不出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