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赣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客家新闻网讯 记者李明水报道:1月23日下午,记者从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赣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5.97岁提高到2017年的76.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5.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7.95/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2.7‰下降到2017年的3.67‰。

「庆祝改革开放40年」赣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图为医护人员为群众免费检查眼睛。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持续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循序推进改革路径,坚定不移地将医改向纵深推进,对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于2017年得到彻底终结。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1978年的925个增至2017年的8846个,现在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全市医院床位数从1978年的9941张增至2017年的4.49万张,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978年的4792人增至2017年的1.4万人,全市注册护士数从1978年的2289人增至2017年的1.86万人。

同时,经过40年的发展,赣州迎来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有博士学历人才73名、研究生学历人才1720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2292名,还引进了5名院士设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全、能力更强,全市共有2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家皮防机构、7家独立结核病防治机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有传染病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36年无白喉病例,连续35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并在全省率先启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全市累计采血量达到277.17余吨,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71人上升到2018年的6.09万余人,连续四届八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此外,为助力脱贫攻坚,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赣州市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方便看病”,统筹谋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性医疗保障政策。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构建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民政救助“四道保障线”,使贫困人口住院的个人自付比例由原来的36%左右下降到了10%以内。深刻把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特点,提出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思路,因地因人因病施策,增强了广大贫困户的获得感和脱贫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