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答應,就問心無愧地說不

我們都肯定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面對一個對我們提出苛責要求的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對我們自己產生不好的影響,可是就是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將“不”說出口。過後又越想越不對,覺得當時真的應該拒絕他,繼而還可能深深自責,“我怎麼這麼沒用,連自己真實的想法都說不出來?”最後甚至陷入不安與沮喪中,久久無法釋懷。不敢和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實際往往得戴著“假面具”生活,事後常常後悔不迭,但又因為難於擺脫這種“無力拒絕症”而自責。

不願意答應,就問心無愧地說不

剛學完車的同事向小李借車,說週末想去試試手。對於這個請求,小李並不十分樂意答應:車是他自己多年省吃儉用才買下來的,也是自己的一件私人貴重物品,他一直都不想外借;而且,同事又是剛剛學會開車,萬一出個什麼意外,處理起來也很麻煩。正在猶豫的時候,旁邊一位心直口快的同事說:“小李的車是剛買的,心肝寶貝似的,你一個新手怎麼好意思借啊?”借車的同事 得意地笑著說:“誰不知道小李是咱們辦公室最大方的人,他才不會那麼小氣呢!”小李本來想拒絕對方的請求,可被這麼一說,那剛到嘴邊的“不”字又咽了回去。他覺得自己要是拒絕了對方,實在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車子借出去後,小李一整天都在擔憂。一想到同事開著自己的愛車的樣子,就抓狂不已。他甚至還想出好多借口讓自己反悔昨天的決定。然而,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不願意答應,就問心無愧地說不

想做個有求必應的人並不容易,人們的要求永無止境,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並存,如果當肌你不好意思說“不”,輕易給別人以承諾,將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困擾和溝通上的困難。“助人為快樂之本”是我們大部分人信奉的準則,但是,當別人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不願意或者力不從心的時候。而判斷一個人在社交中的心理成熟的標準之一,就是看我們能否自如地對別人說“不”。

不願意答應,就問心無愧地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