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背後的博士後們

阿里巴巴背後的博士後們

馬雲所謂"不賺錢"的雙十一又過了,又到了一群人"吃土"的季節,當然也是到了吃瓜群眾搬著小板凳坐等2018年阿里巴巴雙十一成交額刷新紀錄的時刻。雙十一自開辦以來,每年戰果輝煌與阿里巴巴的精心準備密不可分,雙十一的英雄不僅僅屬於馬雲一人,更多的還是為雙十一默默奮戰的無數阿里人,當然,也包括在阿里巴巴的博士後們。

早在2008年,阿里就建立了博士後工作站。2017年10月,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的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得益於此,阿里可以為工作站提供頂尖科學家組成的"明星導師團":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施堯耘、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前終身教授金榕、亞馬遜前最高級別華人科學家任小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王剛……在阿里,可以擔任企業博士後導師的海內外學術帶頭人、研發管理人才已有百餘人。

阿里博士後工作站的優勢在於真實豐富的業務場景和數據,這對技術研究至關重要,卻為高校和科研院所欠缺。因此,打通學術界和工業界就很有必要,這也正是阿里多年努力的方向。近期,阿里巴巴發佈了2018年博士後招聘啟事,針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機器人、高性能計算、通信技術、人機交互、物聯網等研究方向,邀請海內外博士加入阿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阿里巴巴背後的博士後們

薛少飛是阿里北京站第一批博士後,2015年9月進站,進站的第一個項目是智能客服,在用戶諮詢人工客服之前,先去分析用戶的行為,猜測他可能遇到了哪些問題,推薦給用戶一些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他的科研成果在當年的雙十一立即奏效。

阿里巴巴背後的博士後們

裴昶華於2017年7月進站阿里巴巴,2017年雙十一之前,他和團隊的成員們做了一個百萬級QPS(每秒查詢率)的智能調度系統。雙十一在億萬用戶買買買情況下,後臺服務器壓力會激增,如果是人工調度,則會人工記錄,人工調整,即如果手淘服務器壓力大就給手淘增加機器。因此裴昶華團隊就做了一個調度算法,減少了雙十一背後所投入的人力成本。

阿里巴巴背後的博士後們

雙十一可怕的不是你的老婆又透支了你們下個月的生活費,也不是讓人瞠目結舌的成交額,真正可怕的是阿里巴巴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及阿里巴巴的後臺驚人的技術支撐。確實,阿里巴巴後臺技術在這幾年的提升有目共睹,一個平臺能夠承受住如此大的訪問量而不徹底癱瘓,必須要有過硬的後臺技術和足量的服務器,從線上的交易到線下的送貨,體現了阿里巴巴有著穩固的根基。阿里的成功在於它的知難而上,在阿里巴巴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超級英雄們也表示帶著實際問題從事科研探究,是他們博士後科研工作中最大的樂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