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爺218061136
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宋朝大臣上朝時,懷裡都抱著一塊長條形的板子,這是個什麼東西?有什麼用途呢?
這塊板子叫笏,也叫朝笏或者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所帶,主要用途就是記錄要上奏皇帝的話,彙報工作忘了時要看一眼;另外還要將皇帝的指示記錄下來,以便回去傳達貫徹,其功能類似於今天的筆記本。
明代象牙朝笏
笏這個東西不僅宋代時使用,在古代很多朝代都用,是官員特別是高級官員的日常用品。長篇小說《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這從側面說明了榮寧二府是世家大族,朝廷命官特別多,朝笏都放滿了床。
據說朝笏從商周時期開始使用,一直到明代,清人入關後,方才廢除。製造笏板的材料有玉石、象牙、木板和竹子等,不同品級的官員持不同材料的笏板。據說明代規定四品官以上持象牙笏,四品以下持木板笏,等級非常分明。
十笏園
朝笏非常狹長,形狀不大。在山東濰坊有一處官員園林叫十笏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私宅,清光緒年間被濰縣縉紳丁善寶買去,擴建為私家園林。丁善寶有舉人和內閣中書頭銜,能詩善文,是個文雅之士,因為這個園林非常狹小,所以將其命名為“十笏園”,意思是隻有十個笏板那麼大小。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中,一個場景中也有這塊板子。
這是日本天神的形象。
其實,這是中國傳統官員的打扮,手中拿著一塊板子。
這塊板子叫做笏板。
不攤開說。
簡而言之,最初笏板就是一種筆記本,早在上週時期就有了。
當時官員上朝都是幫助國王、皇帝處理政務。
然而既然是官員,通常歲數不會很年輕,很多都是七老八十,記憶力有限。
這種情況下,這塊笏板多用竹子或者木頭製造,主要用於記錄上報給皇帝的內容,或者記錄皇帝下得命令。
笏板就是一個記事本,因為當時還沒有紙,只能有木頭或者竹子上刻畫來記錄。
另外,笏板還有一些其他作用。
古代中國最注重禮法,原則上大臣不能隨便看皇帝,這是不尊敬的。
所以大臣彙報時,一般將笏板舉起,雙眼盯著笏板而不是皇上看,這是尊敬的意思。
其實,在當年如果直視皇帝就是很沒有禮貌的,遇到皇帝心情不好可能直接斬了你。
隨著蔡倫造紙以後,到了隋唐時代中國高層官員基本全部使用紙張來記錄,不需要用笏板了。
於是,笏板就成為一個單純的飾物,是身份的象徵。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朝廷規定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板,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板。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板,五品以下不執笏板,以此區分等級。
總之,只要拿著象牙笏板,就意味著你的官銜很高了。
笏板直到清朝才廢除。這和清代是遊牧民族有關係,在滿清打天下的時候,還是野蠻民族,沒有學習漢人的文明。同時,滿清的老大的權力並不像漢人皇帝那麼大,他們受到滿清貴族的很多限制。
所以,滿清並沒有使用笏板。
薩沙
宋朝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牌子叫做笏板,又被稱為手板、玉板或朝板。笏板是官員們上朝時面見君主的工具,它有很大的講究,宋朝時官員們手中的笏板有三個作用,一是記錄皇帝說的重要的話,二是起到一定的禮儀作用,三是代表官員的身份。
笏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有著悠久的歷史。商朝由於沒有紙張,笏板一般是由竹木製作而成,以便於官員們記錄事情。這個傳統也是一直沿襲到明代,笏板的製作工具也是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有竹木、玉器、象牙等幾種。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說一下到了宋朝,笏板又有什麼作用。
記事簿
官員們在上朝的時候,都會在笏板上記錄一些重要的事件,為了上朝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彙報給皇帝。很多官員都有各種瑣事,不免會對事情有所遺忘,記在笏板上能夠在上朝的時候使用。說不定關鍵的時候還能救自己一命。
還有就是上朝的時候皇帝會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話,一般很多的話也沒法記全,要是不記住怕是會被懲罰,笏板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禮儀之牌
古代的天子都是人中之龍,他們在上朝的時候也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官員們在上朝的時候也不能挺胸抬頭,這樣是對皇帝的蔑視,所以他們要彎腰低頭。
當官員們拿著笏板的時候,就會彎著腰盯著笏板看,這樣就不會盯著皇帝看,這也是對皇帝權威的尊重和臣服。
官員等級
從唐朝開始就對官員們的笏板有了一定的區分,比如五品官員就是一個界限,五品以下的官員只能使用竹木做成的笏板,五品以上的官員使用的是象牙做成的笏板。
所以我們從電視劇中也可以發現不少官員拿的笏板是有所不同的,越靠前的官員笏板的等級就越高。
笏板一直延續到明末,到了清朝就被廢除了。因為清人大都是少數民族,他們在馬背上呆習慣了,突然讓他們拿著笏板多少有點不合適。所以清朝的皇帝乾脆就廢除笏板了。
談古論今,學問為上;答人論事,素質為旨。 個人觀點,堅持原創。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謝謝!
歷史清單
那塊板子叫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
就笏板的實際功用來看,大概就相當於如今開會帶的筆記本。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記錄領導,也就是皇帝的命令或旨意,二是當備忘錄使用,寫下要向皇帝老爺上奏的內容,忘記的時候可以看看。
除了實際功用外,笏板還是一種禮節性用品。唐代規定,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要用竹笏。不同品級官員用的笏板形狀也有所不同。
清朝,笏板逐漸廢棄。據說是因為滿人以騎馬為生,習慣了拿鞭子和馬繩,不習慣拿笏板,於是,笏板就被廢棄了。
我是安文,以上是我對於本問的回答。歡迎交流,感謝各位的評論、點贊與關注。
安文話史
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講故事的翁老頭
這塊玉板的質量定官員的級別!加上上潮時的行頭,對皇帝的尊重!加上這板條在手上拿著是一個手勢關係!皇上一看這塊玉條就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什麼官品!以前的皇意認物不認人的!這物是皇上發下去的官位!牌上有花紋圖案在,那個人拿到這塊牌如比是拿了一個寶貝在人上!人手一塊!人人都有!好比現在的軍人肩膀上的肩章一樣,一看就知道他的官位!現在人的禮節要握手所以手上不拿東西的!
手機用戶50873537831吳樂平
搓衣板?小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