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穷更为可怕的是不体面

我这个年纪的人算是幸运的一代,赶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城里长大,看着城市一日日的变化,印像中的最深贫穷无非是乞讨,因为这个是最没有体面的了。如果不是穷到极致,谁会如此放底自己,而如今的乞讨者却已大多已经不再是迫于生计了,而是图谋个职业。

而真正的施舍者和乞讨者都在惧怕,一个怕爱心付诸东流,一个怕再也没有活路。

穷是什么?穷有等级?

不,每个人对贫穷定义的底线是不一样的



比贫穷更为可怕的是不体面

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也去适应这个谈钱的时代,谈钱不可耻,不谈钱才可耻,因为有可能是自欺欺人,有可能是无能,更有可能是虚伪。无意间和吾友闲聊,提过这个话题,吾友是商圈的人,他有强悍的金钱观。很是推崇“没有爱,有许多许多的钱也好”这类的“金句”。他说:“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而钱解决不了的则属于命运的范畴,操心不了。事实上挣钱多少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素质和能力高低,你看任何行业只要收入高的,肯定吸引了绝大部分的聪明人。”

我觉得如此的言论既稳准狠又真实大气,自然是比虚与委蛇的假清高者强。但是我心里总有一点不安,起因首先是我也穷,按他的标准,属于能力不足的人群。但,他要是看不起我倒也罢了,问题是他对我有一种对自己人才有的担心。有时候会聊到谁谁生活状态窘迫,他推人及己,一付后怕不已的样子,仿佛庆幸我们不至于此。我都不忍心把真相告诉他:其实我觉得我也和那谁谁也差不了多少。

比贫穷更为可怕的是不体面

谁真的不怕穷呢?

如果家里人吃不饱,孩子读不上书,老无所养,还叫他不要怕穷,那肯定是不现实。但像我们这类人,生活是有基础品质的,有就业,闲暇,阅读,交际,孩子能读书,生病能看病,只是衣食住行都要节省,只能买必需品,不能买奢侈品,我们这种不是绝对贫穷,而是相对地穷些,所以,不害怕。

因为,我见识了什么才是绝对真实的贫穷

在广西田东的数年,贫穷在这的原住民里无甚变化,为什么要提原住民?因为这是百色起义的发源地,原住民们对它是做过牺牲和贡献的。原住民从事这片土地最普遍广泛的职业--农民,而贫困发生在老边少的山区里是正常的,但惊讶的是贫困的循环。


比贫穷更为可怕的是不体面

5岁的蓝建超仅仅上过一天学,住在透风漏雨的竹屋里。相依为命的只有9岁的女儿,孩子上学连伙食费都交不起,他没有钱,自己一天学没正经上也活得下来,他想孩子即便到了学校也会让人指指点点,与其如此,不如索性不给上了。或许我们会谴责他用过往的人生在衡量女儿的未来,但我们不能用我们的受过的教育去衡量他的思维,因为我们并没有如他的经历去生活过。他的如今,是他父辈的往昔,也可能是女儿的未来。他还是有那么一亩三分地的,但在这热带的大山里,除了这些特定的作物玉米、芒果等等。但收成好坏对他这一亩多地没太大区别,他表现得很知足,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


比贫穷更为可怕的是不体面

而在相隔不远的兰绍忠家,同样透风漏雨的竹屋,老人刚满60,长久居住这样的环境下患有严重风湿病,还有肺结核,常年穿着短衣短裤,而老伴常年劳作得了脚疾,终日赤脚。儿子不忍在外打工,两年前便回来种地以便照看两位老人。然而,这的土地九分石头一分地是现实,他家的近3亩地一年只能打不到一千斤玉米,是一家三口全年的口粮。

这样的人家在这的山里比比皆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忘了谁说的了,他说:农民之所以离开土地就丧失了自由,原因在于,他只是尚未被拆解的“完整身体”。尽管土地缓慢的生长给农民一种平静而安全的感觉,但并没有消解赤贫带来的种种威胁。

千百年来,农民给外人的感觉是一个不需要知识只要有力气能拿起锄头就能做的职业。然而时代早变了。我们无法想像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执着,他们不想走出去,而是想依靠大山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体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