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首推標後評估打造“陽光”招投標

政府招投標往往涉及到的工程金額較大,一直是各個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招投標的整個過程是否公平、公正,成為參與投標企業最為關切的問題。

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據瞭解,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在改革招標監管方式、改進和完善評標辦法、減少人為干預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率先推行“標後評估”制度,通過房屋建築工程招投標市場全流程閉環式監管模式的構建,真正打造“陽光”下的招投標,為泉城良好營商環境營造打下堅實基礎。

 數字化帶來高效服務

“不見面開標”將成招投標市場常態

帶上一份投標文件,外加一個加密光盤,就能來開標,這是10月26日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放射腫瘤學科醫療及科研基地建設項目病房綜合樓弱電智能化工程項目開標現場看到的景象。與過去一正四副、堆積如山的投標文件相比,這裡的開標現場顯得格外“清爽”。

其“畫風”的轉變,源自濟南房屋建築工程招投標制度改革電子化工作的推進。

今年年初,我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招投標管理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電子化招投標工作進程,實現企業“零跑腿”目標,力求把繁瑣的招投標工作“搬”到網上,以簡化流程,節約成本。

“傳統的開標會,交易主體均需提前到達開標場所,電子化後招投標人遠程即可完成文件解密、網上開標、數據實時查詢等各項工作。這不僅改變了以往交易主體必須在有形市場集中參會的方式,而且還能夠有效預防圍標、串標等行為。”市城鄉建設委招投標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系統還在“試運行”,計劃明年元旦前後全面推行。屆時,全國各地的投標人就不用再費時費力趕到開標會現場,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與濟南的招投標活動了。

與開標相比,評標“電子化”的進程走得更快一些。在腫瘤防治研究院智能化工程項目評標現場,7名專家端坐在電腦前,滑動鼠標認真地翻看著企業的標書。

“我們徹底從簡單勞動中解脫出來了。”一位評標專家說,過去用紙質標書,時間大都浪費在翻頁查找上,電子化以後就輕鬆多了,點點鼠標就能找到想看的內容,不但節約時間還避免了主觀臆斷、違規標記等問題的出現。

據瞭解,為了保證評標的客觀性,市城鄉建設委在流程和系統上也做了不少文章。一方面,加大下浮後招標控制價在評標基準價中的佔比權重,讓下浮係數、招標控制價參與評標基準值權重及參與評審的清單子目項數百分比係數在開標前隨機抽取確定,無法預判;另一方面,採用暗標模塊化評審,把每個投標人的電子投標文件系統進行標號,生成暗標,分成不同模塊,評標專家對系統隨機分配的每個模塊進行逐一評審,加大評審的隨機性、不確定性,最大限度地體現招投標活動“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雖然方法複雜了,但是結果更精準了。”在投標企業南京恆天偉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商務經理王東昇看來,招投標“電子化”後最直接的感受是效率高也更公平了。“過去開標我們在大廳一等就是一天,有的時候還要通宵,現在基本上上午的標下午就能出結果。而且通過電子化應用,評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觀因素也都杜絕了。”

中了標還得“回頭看”

補齊事中事後監管“短板”

正如王東昇所言,“數字化”帶來了高效服務,也讓建設工程招投標市場參與各方的從業規範性、專業性、合法性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這些“大數據”為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監管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素材和依據。

“長期以來,對於招投標市場的監管多集中在審查招標文件、開評標現場監督等事前工作上,導致許多招投標參與方認為中了標就‘萬事大吉’,但實踐證明,漏洞往往就出現在事前、事中環節的不規範上,缺少了事後監管這一環節。”市城鄉建設委招投標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補齊“短板”,我市提出建立招標投標後評估制度,並於今年7月1日正式印發實施了《濟南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標後評估工作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標後評估暫行規定》)。

據瞭解,“標後評估”主要針對已經完成開評標且社會影響較大的重點工程項目、評標中有重大異議項目以及隨機抽取的項目,其評估內容包括:評標委員會成員在評標活動中的評審行為和評審結果,招標人、招標代理、投標人以及招標監管責任人員從招標備案到中標通知書發放等招標投標所有環節的行為。通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與相關主體行為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完成後由標後評估委員會出具包括評標項目基本情況、評估內容、評估結論和評估意見在內的評估報告。

“這就相當於給招投標過程來個‘回頭看’,也可以說是二輪‘審計’,目的就是給所有招投標參與方再上一道‘緊箍咒’,在延伸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管鏈條的同時,形成強大的威懾力,讓所有市場主體意識到,完成招標活動不意味著‘平安著陸’,有任何違規行為都有可能被‘秋後算賬’。”

這場被外界稱為顛覆傳統監管方式的改革創新,給濟南市房屋建築工程招投標市場帶來了深遠、實質性的改變,有力維護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數據定位“問題專家”

為“裁判員”戴上了“緊箍咒”

在建設工程招投標市場,小到幾十萬元設備材料的採購,大到數十億元工程的招標,其中都必不可少地會出現評標專家的身影,就像運動會要有裁判員一樣,評標專家對招投標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其素質好壞直接關係到招投標的成敗。

“儘管我們已經引入了電子化的評標方式,也將各企業的標書進行了模塊化處理,但近幾年評標專家數量的急劇增加造成了水平參差不齊、素質良莠不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標結果的公正性。”市城鄉建設委招投標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過去對專家的篩選,多是靠學歷、經驗之類的原則性評價,對其評標能力、職業道德沒有過多地跟蹤考核,缺乏可量化的標準和手段,但這次招投標改革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標後評估暫行規定》中,不僅評標結果合理性在標後評估範圍內,連同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評標行為規範性和評標水平專業性也被納入到了考核範圍,對打分偏離嚴重或存在明顯傾向性的專家將通過數學模型實施“數據定位”。

“你看這個表格裡標紅的就是系統篩選出來的偏離嚴重項。”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學生宿舍10號樓改造工程標後評估現場,專家介紹道。出現了偏離項他們會逐一進行分析,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為評標專家不負責任或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就要視情節輕重給予責令改正、約談、通報批評等懲戒。

“這樣一來,對專家本身也形成了一種威懾。”市城鄉建設委招投標監管處負責人表示,在招投標活動中,招標、投標、評標、合同履行等環節都有可能存在違規空間,僅靠有限的行政管理人員很難達到全面監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招投標的突出問題,而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動態監管模式,徹底改變了這種窘境。通過網上開標、電子化評標以及標後評估制度的建立,不僅最大限度擠壓了招投標過程中人為操作的空間,還有利於構建公平、健康、誠信的招投標環境。

濟南首推標後評估打造“陽光”招投標

濟南首推標後評估打造“陽光”招投標

評估結果“掛鉤”誠信體系

“不合格”3個月不得參與招投標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強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標市場監管,維護招投標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我市還將標後評估結果與誠信體系“掛鉤”,對不同評級的企業進行差異化管理,讓信譽良好、行為規範的企業有更高的中標機會,使評價差的企業失去市場,真正體現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

在3月28日印發的《濟南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活動一標一評管理細則》和10月24日印發的《濟南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招標代理機構信用評價暫行規定》中,“標後評估”評價結果與信用評價體系“無縫連接”,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類評價結果與參與各方的信用評價體系掛鉤,定期發佈信用評價結果,使其成為關係到招投標各參與方能否從業的重要依據,確保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罰。

“被一次性評價為‘不合格’的招標代理機構,3個月內將不得在我市各行政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從事招投標活動。在招標投標中有圍標串標、投標造假等行為的投標企業,信用綜合評價得分扣30分。”市城鄉建設委招投標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我市深化建設工程領域招投標改革的一大創新舉措。“引入‘信用評分’,才能讓違法企業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嚐到失信的惡果,從而督促其在法律的約束下誠信經營。”

據瞭解,市城鄉建設委從去年12月開始在市直範圍內進行了“標後評估”試點,截至目前,已完成70餘個項目的評估,涉及勘察、設計、監理、施工、採購等各個領域。其中,發現各類問題20餘項,約談“基本合格”參與方20餘名,處理“不合格”參與方1名。有效震懾了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各參與方的違法違規行為,淨化了我市招投標市場環境。

據悉,明年1月1日起,標後評估制度將在全市11個區縣內全面推行,為規範建築行業市場環境、減少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